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领袖人物纪念馆

李捷:邓小平与改革开放的启航

2014年10月15日15:2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党的文献》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摘要]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中国步入改革开放新时代、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在拨乱反正时期,他力挽狂澜,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而确立了正确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实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历史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新航程。在党的十三大前后,他总结经验,继承发展,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进而谋划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蓝图。在苏东剧变、世界发展和中国改革面临新挑战的情况下,他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精辟阐述了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基本经验,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推向前进。

[关键词 ]邓小平;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中国步入改革开放新时代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抚今追昔,我们常说中国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就不能不感谢邓小平在启程扬帆之时,就为改革开放规定了正确的方向。这一丰功伟绩,必将彪炳史册。

一、力挽狂澜,拨乱反正,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时光回到 1977年,中国正面临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的严峻考验,迫切需要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当时,“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以及对“四人帮”的揭批清算,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创造了重要条件。然而,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还有不少拦路虎和绊脚石。其中之一,便是被称之为“两个凡是”的指导思想。按照“两个凡是”的逻辑,“文化大革命”虽然结束了,“四人帮”也被清算了,但是作为这一时期指导理论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仍然是正确的,必须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组成部分继续坚持下去。

邓小平同“两个凡是”指导思想做了旗帜鲜明的坚决斗争。他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按照“两个凡是”,就说不通为我平反的问题,也说不通肯定一九七六年广大群众在天安门广场的活动“合乎情理”的问题。他还说,我说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作指导的意思是,要对毛泽东思想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要善于学习、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来指导我们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割裂、歪曲毛泽东思想,损害毛泽东思想。“四人帮”,特别是所谓理论家张春桥,歪曲、篡改毛泽东思想。他们引用毛泽东同志的某些片言只语来骗人、吓唬人。我们要真正地领会毛泽东思想。

在邓小平支持和倡导下,全党陆续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实际上是一次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通过这次讨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深入党心、军心、民心,长期被禁锢的思想开始活跃起来,“两个凡是”的思想禁区被打破。这就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顺利召开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正如邓小平所总结的那样:“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是毛泽东同志在整风运动中反复讲过的。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邓小平文选》第 2卷,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第 143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全会开始全面认真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全会标志着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标志着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如同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地位一样,正是在这一伟大历史转折之中,奠定了以邓小平为核心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全党全国全军中的领导地位。

改革开放的伟大航船已经启程,然而破冰之旅仍在继续。尽管“两个凡是”被彻底破除,但是如何评价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上的人和事,特别是如何评价毛泽东、如何评价“文化大革命”,这些问题一头连着过去的历史,一头连着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回顾历史与开辟未来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围绕这些问题,党内出现模糊认识,社会上出现噪音杂音,甚至出现企图彻底否定指导思想、彻底否定党的历史、彻底否定党的领导地位和社会主义道路的错误思潮。

在这关键时刻,邓小平再一次力挽狂澜,在理论务虚会上旗帜鲜明地提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随后,又亲自主持起草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简称“第二个历史决议”),科学评价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胜利完成了拨乱反正。

总结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辟未来。“第二个历史决议”正是这方面的典范。它的最后一部分充满自信地指出:“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已经逐步确立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对于这条道路的十个方面内容的描述,正是根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来完成的。这条道路,实际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个方面所体现的理论,实际上就是邓小平理论的雏形,亦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雏形。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正是在如此丰厚的历史积淀下,才有了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的著名开幕词。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文选》第 3卷,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第 2—3页。)

从 1976年 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到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再到 1978年 12月伟大历史转折的实现,直至 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的开幕词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石破天惊之语,整整经历过 6年时间。由此可见,一个正确的思想的形成,是何等的来之不易。

(责编:张湘忆、谢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