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不老的征途

乔林生 饶歆俊 姚新颜

2014年06月03日08:46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不老的征途

(六)

了解情况的人说,这10年来,顾老的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

今年4月下旬我们走进他家,笔者看到客厅的茶几和卧室的床头,整整齐齐地码着一堆一堆药盒。

“是为了方便服药吗?”

“你打开药盒看看就知道了。”

呵,在药盒内面的空白处,设备电路、液压方式、机械零配件等等各种各样的草图,看上去就像一幅幅赏心悦目的连环画。

原来,在家的时候,顾永顺眼睛盯着电视,思绪却在四处飘舞。设计灵感来了,他会随时随地把自己的想法记录在案。即使躺在床上,顾永顺也会把白天的工作过一遍电,过着过着,电路图不对了,液压图有问题了,他翻身起来,打开台灯,在药盒上把要点先记下来画下来。顾永顺说:“我身体不好,身边药盒多,想到什么必须随时记,这样才不会忘记。药盒硬硬的,既好写好画又节约纸张,蛮好。”

我们促膝交谈。

顾老说,他从一个基层的检修所所长,到军区命名的“模范科技干部”,完全是“逼上梁山”。他们也有竞争对手,都是搞专职研究的大单位。仓库这么个小单位为什么能站得住脚?是因为他们搞发明突出的是“用”,而不是为了看。别的单位物质条件、设备、人员素质各方面比他们强很多,如果你的东西只比人家好一点没人搭理你,只有好很多很多才有吸引力。同样的移炮机,别的单位也做了,但部队一用就出故障,修理都来不及,宁肯用8台换他们做的一台。

顾老说,搞科研仅在研究所是不行的,理论与实际脱节,搞不好就是闭门造车,造出来的车还出不了门……

越听顾老说,越想亲眼看看他的那些“宝贝”,百闻不如一见嘛!

先看的是远程火箭弹码垛机,2008年完成,扁平万向轮、双门架结构和双吊臂同步提升系统,无配重的前支腿式双门架结构,是他们创新设计的产物。这种大型码垛机用于远程火箭弹在后方仓库的码卸垛作业及检测搬运,实现了多点同时作业,也就是目前军队最先进的码垛机了。

只有一个兵在灵活自如地操作这台机器,大家赞叹不已。

2009年完成的远程火箭弹多功能搬运车,是采用跨套式机身、无差速器液压驱动轮和液压同步提升机构,按照远火防爆要求而研制成功的搬运车,可以在后方仓库快捷迅速完成远程火箭弹搬运。

相比较而言,管线布管收管机是个庞然大物,是顾老他们2012年拿出来的成果。管线布管收管是世界性难题,难就难在距离远,要适应各种野外道路环境。他们设计出全新的插管方式,并通过自己研制的液压排插、同步门架等机构,代替人工完成从运输车上直接取管—铺管—收管—堆码管等多个环节,从而实现对野战输油管的快速铺设和撤收。

2013年问世的野战多功能保障车看上去就是一台迷彩车。它的用途是在沙滩、淤泥、弹坑、沟渠等地形快速铺设道路,满足轮式车辆通过要求,便于部队抢滩登陆使用。据说,外国的同类产品只能铺几十米,而这台车能铺上百米……

这么重要的几项成果用这么短的文字描述,似乎分量不足,其实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是顾老用心血和汗水凝成的。

研究某型火箭弹搬运车时,顾永顺希望实地观察一下它的收发作业。可最近的存放点离他所在单位也得七八个小时车程。这种弹体体积大,收发作业环节多,很难为了一次单纯的观察而搞一次收发演示。于是顾永顺经常打电话给另一单位领导,恳请他们有任务时通知他到现场察看。半年后的一天,正在广州总医院住院治病的顾永顺接到对方打来的电话,说是第二天早上紧急发运某型火箭弹。挂断电话,顾永顺让护士拔掉针头,立即办了出院手续,买了几个菜包子,直奔火车站。爱人黄玉文劝他不要那么急着走,身体要紧。他说:“这个机会我等了好久了,如果错过,不知道又要等到猴年马月。”就这样,顾永顺连夜出发,不失时机地现场观看了某型火箭弹的发运,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该型火箭弹搬运车研制成功了,为顾老军旅生涯不老的征途增添了光彩的一笔。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