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林生 饶歆俊 姚新颜
(二)
顾永顺被分配到广州军区军械部检查处当见习助理员。他们一个排的学员就他一个分到军区机关,而且所在地广州是个大城市,大家都说他分得最好。
十七八岁,谁见了都喊他小顾。小顾经常在军区司令部进进出出,经常跟着处领导下部队。出席一些外事活动时,他总是把胸脯挺得高高的,觉得中国军人不能在外国人面前丢脸。
参加完广州军区在惠阳举行的一次重大演习后,处里有个助理员找他谈心,说小顾啊,你有什么理想?你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什么考虑?顾永顺说我也没什么大的理想,今后能当个军械检修所所长就行。大尉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想啊?顾永顺说,那样的话我所学的东西都能用上了。
不久,那个大尉被任命为粤北某军械仓库副主任,他通过组织渠道把顾永顺也调来了。他说你不是想当检修所所长么,先到这个仓库当技术员,一步一步来。顾永顺觉得很突然,也只是随便说说啊,怎么他真当回事了?!算算,在军区机关工作才刚刚1年时间啊!那时候的人单纯,不怎么计较个人得失,小顾也就高高兴兴跟着大尉来报到了。这是1957年11月的事,正是满山枫叶红了的时候。
顾永顺说,随随便便说的一句话决定了他一生的归宿。
军械仓库刚组建不久。授衔的时候给顾永顺授了个准尉,肩上一条杠。顾永顺也没在基层待过,也不知道基层是什么情况,反正叫他怎么干就怎么干。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只要你肯干就能得到别人的肯定,顾永顺来这里两年就入了党。
仓库领导都是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老革命,不搞论资排辈,顾永顺不到20岁,如愿以偿当上了军械所所长,管30多个人。副所长、两个技术员年龄比他大好多,修理工都是技工学校毕业的。这时顾永顺就找到感觉了,原来在军区机关总觉得自己无所事事,好像白拿工资似的,现在每天早晨从床上爬起来就忙个不停,晚上还要开会,周末也不能休息。
军械仓库对防火的要求特别高,需要经常清理防火道的杂草,官兵们都是用手拔、用锹铲,工作量大、效率低。顾永顺看不下去了,就想修理所有一定的条件,能不能搞一台割草机代替人工打草?这事琢磨了好久,也没找到个头绪。有一次,他去理发,突然有了灵感:割草机的原理应该跟剃头推剪的原理是一样的。按照这个思路,经过反复试验,他3个月后研究出了割草机,上上下下一片欢腾。这是顾永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发明创造,对他本人的影响超大。也就是说,从此他的奋斗目标改变了方向:从军械检修转到军械制造。
1958年是个热火朝天的年份。军区号召开展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仓库的主要业务是收发军械物资,任务一来,大家加班加点昼夜装卸,连卫生所的医生都要参加。一个箱子重108公斤,两个人抬,很多同志手磨破了,手套上沾着血。顾永顺又动开脑筋了:能不能做个码垛机代替手抬肩扛?
有想法就有办法。他不分昼夜地忙碌开了,一心想通过发明创造,证明自己的能力。到1959年底,顾永顺做成了一个简易但很实用的扣手钩,仓库领导特别高兴,给他书面嘉奖。之后几年,他一鼓作气,搞出了码垛机等多项成果,一下成了远近闻名的技术革新能手。
(三)
男大当婚。到1968年, 顾永顺奔30岁了。仓库政委通过广州157医院政治处主任,给他介绍了个学医的对象,就是他后来的妻子黄玉文。
认识不久,顾永顺调到广东佛冈支左,当军训团的政委。红卫兵揪斗县委书记,要将其定性为反革命分子。顾永顺翻看了一大堆材料,没发现这个县委书记有什么政治问题,感觉也不是什么坏人,而且历史上为革命作出过贡献,就在一次会议上替他说了几句公道话。这下捅了马蜂窝,造反派说顾永顺丧失阶级立场,充当了牛鬼蛇神的保护伞,犯了右倾错误。情况反映到部队,顾永顺被撤销职务,在全直工部通报批评,差点开除党籍。
那个年代的政治问题不得了。通报发到157医院,亲朋好友都劝黄玉文和顾永顺吹灯,反正身处两地,只见一两次面、通了几封信而已,谁也没把谁裁坏剪坏。黄玉文是个善良有主见的姑娘,虽然接触时间不长,但她感觉顾永顺是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便不为所动。倒是顾永顺很快退回了黄玉文送给他的照片,明确表示不想连累她,让她再找别人。
黄玉文不说谈也不说不谈,一如既往地和他联系,寻找机会和他见面。就这么交往了1年多,1969年8月,他们结婚了。
婚后的日子也不好过。顾永顺去广州出差才能见上妻子一面,黄玉文住的是集体宿舍,不可能老把同事赶走他们在屋里团聚吧。一次,两个人漫无目的地在大街上逛,逛来逛去准备去住旅馆,找到一家便宜的,人家说他俩没带结婚证,不让住。到底不甘心,就继续找,又找到个旅馆好说歹说总算让他们住下了。没想到,不一会儿公安民警打电话来了,说你俩没有手续不能在这儿住。顾永顺谈起此事对当时的“管控”钦佩不已,谁告的密呀?不知道。那晚,他们在大街上溜达了一夜。
1970年以后“解放”一些干部,顾永顺又被叫回到科里。这时候不用天天写检查了,他就利用一切时间继续研制他的第二代、第三代码垛机,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嘛!图纸在办公室画,零件在检修所加工。白天如果有其他工作,他就用晚上攻关,节假日也搭进去了。
后来新的码垛机研制成功了,用上了,减少了人工作业,减轻了劳动强度。再后来,军区军械部的马部长来检查工作,看到官兵正在装卸,就问:你们这个码垛机这么好用是在哪里买的?战士们说这是我们仓库自己研制的。马部长很惊讶,看了一整天,说你们这个码垛机确实好,简单实用。马部长不仅自己看,还带一帮人来开现场会,结果“顾氏码垛机”批量生产,配发到军区所属的很多单位。
一个中专学历的人,即使有天大的本事,又能蹦跶出多大的动静来?!多少年来顾永顺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学,而且他学习的目的性很强,用什么学什么。一段时间人人热衷于搞文凭,他却无动于衷。别看他每次填表一直填的是中专,搞科研要用到深奥的微积分、高等物理、机械制造等专业知识,他全都熟练掌握。也就是说理工科大学生、硕士生不懂的知识他懂,难解决的问题他能解决。
因为忙,也因为分居两地又没有住房,顾永顺两口子好几年没敢要孩子。一直到1974年2月,他们的第一个孩子顾宏屹才出生。儿子50天的时候,黄玉文的产假满了,得上班了。顾永顺在山沟里忙着他那一摊事,也没法管孩子。狠狠心,夫妻俩买了火车票,硬是把小宏屹送到北京的姑姑家抚养。一送就是8年,儿子直到小学三年级才回来。
![]() | ![]()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