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珂 侯赛 许春媚
解放军一八七中心医院一名护士在重症病房值班。见习记者 陈元才 摄
一名护士在忙碌地工作。 见习记者 陈元才 摄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
有的人眼里,护士是神圣的职业,纯洁如天使;有的人眼里,护士不过是打针换药的杂工。护士的生存状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压力大、工资低、晋升难、护患关系紧张等原因,不少护士选择放弃这一职业,但更多的护士仍然坚守在一线。
“我热爱这份工作,即便这份工作时常会给我带来困惑,甚至伤害。”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护士陈泽平说。
护士,这个职业很特殊,他们在工作中痛并快乐着。今天,我们走到他们身边,倾听他们的泪与笑。
笑
护士像医生一样坐诊
在一些人心目中,护士只会“打针、发药、量血压”。实际上,随着护理专业升格为一级学科,护士学历呈“走高”趋势,且带动护士朝“专科化”方向发展,护理门诊已在一些医院悄然出现,解决了不少患者和家属的苦恼。
“现在我也可以跟医生一样坐诊了,得到患者的肯定和尊重,觉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省人民医院静脉置管护士门诊护士长曾德燕开心地告诉记者。
曾德燕目前担任省人民医院静脉置管护士门诊中心组长。所谓静脉置管,就是在一些恶性肿瘤患者体内放置一根导管,配合化疗用药。“这项技术大多数医生都不掌握,全交由护士负责。”曾德燕说,静脉置管护士门诊是我省首家该领域的护士门诊,成为肿瘤患者的福音。
目前省人民医院率先开设了3个护士专科门诊。拥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优秀护士,经过专业的护理技术培训,并取得国际认证的资质证书后就可以出门诊。这些专科护士虽然没有处方权,但却为病人提供了更加便捷和专业化的护理指导。
现在,大专学历已成了我省新护士入院的“基本门槛”,本科护士早已不稀奇,研究生学历护士正保持高速增长,还有博士后,博导护士也已加入我省护理队伍。“专科护士”也成为护士职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编外人员同工同酬了
28岁的杨宇婷护士长是省人民医院编制外的一名护士,去年竞岗当上了护士长。
“改革护士管理制度,对编外护士是一种福音。同工同酬,没有身份上的歧视和差别待遇,积极性提高了,业务技能也提升了。”杨宇婷说,她2005年从四川泸州医学院毕业,是专科生,按照有关人事规定,专科文凭只能是医院在编制外聘请。
2013年5月13日,省卫生厅发出《海南省医院护士岗位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该方案破除了护士身份界限,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实行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聘上岗,实现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省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许晨耘说,实行岗位管理不仅是身份管理的根本性改变,还有利于科学设岗和职责明确到人。“过去扁平化的管理模式,护士打针的是打针的,发药的是发药的。现在,每个患者都有自己的责任护士,护士除了日常护理外,还要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及时向医生反映,有针对性地开展下一步治疗。”
看病患出院高兴落泪
5月9日,文昌“4·10”交通事故中,重症伤员之一吴开玲痊愈出院。除了省内媒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祝福外,一名护士躲在一旁为吴开玲的出院,高兴得掉下了眼泪。
她是李璐思,“4·10”事故患者特护小组的成员之一,专门护理吴开玲。
吴开玲老师是车祸班级的班主任,刚入院接受治疗时,情绪很低落,老是哭、不讲话。李璐思在日常护理上做到无微不至。吴老师不说话,她就给吴老师念从家里带来各种书。帮吴老师输液、按摩时,她还坚持和吴老师聊天,分散其注意力。慢慢地,吴老师脸上有了笑容。骨折患者需要的就是卧床休息静养,李璐思还打来水,帮吴老师洗头、擦身、剪指甲。
吴开玲出院时,李璐思早已把她当做家人一样看待。李璐思说,之所以坚持当护士,这份与病人之间的情感是最重要的原因。
而省妇幼保健院产科的护士长冯娟,每天都能接受新生命的到来。冯娟坦言,刚入行时并不心甘情愿,但这行干久了,就真的离不开了。“每天看到那么多新生命诞生,我自己也跟着很快乐。”冯娟说,产妇出院时,一句轻声的谢谢,足以让护士们觉得满足。“曾经有一个小孩子早产,在医院住了很长时间,我们几乎是24小时守护,孩子出院后,满一周岁,家长还特意带过来给我们看,看到孩子健康活泼的样子,我们很有成就感。”冯娟笑呵呵地说。
![]() |
相关专题 |
· 地方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