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强卫:在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江西青年学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4年5月4日)

2014年05月05日15:14   来源:江西日报

原标题:在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江西青年学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上的讲话

以上,我从六个角度简单谈了谈系列重要讲话的特点,目的是引起大家的兴趣,激发大家的思考。当然,总书记讲话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远远不止这六个方面所能涵盖的,还需要同学们深入学习领悟。

同学们可能会问,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与纪念五四运动有什么直接关系?我想,根本的联系在于,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与“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是一脉相承、高度契合的。比如,系列重要讲话蕴含着民族复兴的使命和担当,洋溢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这就是五四以来人们代代相传的爱国主义情感。又如,系列重要讲话描绘了“两个百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表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高度自信,这就是五四以来人们为之奋斗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进步追求。又如,系列重要讲话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这就是五四以来人们梦寐以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念。再如,系列重要讲话贯穿了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主线,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就是五四以来人们所推崇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所以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当代青年纪念五四运动、弘扬五四精神,就是要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武装头脑,按照讲话指引的方向成才成长。

同学们可能还会问,总书记讲话都是内部文件,学生看不到,怎么学呢?其实,现在党的执政方式越来越公开透明,大家完全可以通过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介来关注、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比如,微博上有个“学习粉丝团”,及时更新报道总书记活动动态;微信上有个公众号叫“学习小组”,自发交流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体会,他们的理念是:“这些年,让我们与习近平总书记一起进步、共同担当。”总之,微博、微信还有一些网站,这些形式都很及时,很生动,也很深刻,大家可以密切关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组建兴趣小组,围绕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比如,学国际政治的,可以关注总书记的外事活动;学经济的,可以交流总书记关于经济工作的一些指示;学理工科的,可以讨论科技创新等问题,等等,这样既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也可以拓展学习的深度,更有利于深入领悟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精髓,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很重要的一条要求是,坚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来指导学业、指导人生、指导事业。下面,我再讲三个关键词,与同学们交流下我对学以致用的体会。

第一个词叫坚守。坚守是一种执著的精神,是一种恒久的定力。在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我们应当坚守什么呢?

首先要坚守中国道路。道路决定方向。选择什么道路,关系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也关乎每个人的命运。总书记反复强调,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我们回顾近代历史知道,多少仁人志士奋起探寻救亡图存的道路,但是,农民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失败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青年大学生都出生于改革开放以后。就在你们成长的时候,国家也迅速壮大起来。壮大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国家找对了路、走对了路。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首先就要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从内心深处坚定跟党走的信念,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争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其次要坚守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流淌在每个中华儿女血液中的不竭力量。总书记强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这种精神,就是一定要强大的民族信念,就是绝对不可侮的民族气节,就是旧貌展新颜的民族气魄。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决不屈服,奋起抗争,终于靠自己的力量改变了前途命运。青年大学生要深刻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承载的民族使命感和历史担当精神,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把传承民族精神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把实现民族复兴作为毕生的追求,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创造人生辉煌。

其三要坚守个人理想。理想是人生的灯塔。一个人有了理想,做事就有动力,前进就有方向。古往今来,凡是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大多立志于年轻之时并毕生追求。马克思终生以“为人类工作”为理想,毛泽东青年时期立下了改造旧世界的宏伟志向,周恩来中学提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钱学森、李四光在青年时期立志用聪明才智报效祖国,等等。希望大家高扬理想的旗帜,继承立志报国、奉献社会的五四传统,把个人的理想抱负融入祖国发展的历史洪流。就像保尔·柯察金所说的,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当他临终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第二个词叫提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青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黄金时期。“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只有抓紧时间充实自己,全方位提升自己,才能在机遇来临时担当起更大的责任。

一是要提升品格。总书记指出,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古训讲,德是立身之本。有德无才无大碍,但有才无德是破坏,甚至是祸害。但丁说,道德常常能够弥补智慧的缺陷,但是智慧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青年大学生是引领时代风尚的重要力量,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新风正气,带头履行社会责任,带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以当代青年的良好形象,助推社会文明进步。

二是要提升本领。总书记强调,青年人要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未来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青年人要想在社会立足,要想干一番事业,没有真才实学是走不远的。希望大家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如饥似渴地学习,为人生打牢知识根基。同时,还要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气魄,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深入了解国情,拜人民大众为师,在火热的实践中增长见识、砥砺品质、强化本领。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