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五四”后传——追寻新文化运动的上海足音

2014年05月04日08:27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五四”后传——追寻新文化运动的上海足音

蔡元培的“上海缘”

这是一座乳黄色的三层花园别墅,掩映在五月的春光中。在五四运动95周年之际,位于上海华山路303弄16号的这栋住宅,参观者络绎不绝。这里是蔡元培先生的上海故居。上世纪30年代,年近七旬高龄的蔡先生在此度过了他人生中在上海的最后一段时光。他的学生们发现,终其一生蔡先生个人没有置产兴业,即使是这一处住宅,也是租赁的。

对于祖籍浙江绍兴的蔡元培来说,大都市上海曾是他多次实践教育理念和梦想的“试验田”。他两度“执教棒”于上海交通大学,成为一段佳话。1901年,上海交通大学尚还处于南洋公学的雏形期,蔡元培就曾来到上海,出任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这个100多年前的“特班”,专门招收具有较高旧学修养而又有志于西学的读书人,学习科目涉及外国语、理化、数学、史地、理财等,蔡元培在“特班”尝试了宽松自由的教学方法。

可能连蔡元培自己也未曾料到,在这种中西合璧的新式教学中,孕育了日后支持五四运动的中坚力量——“特班”中的黄炎培、邵力子在五四运动发生后,专门组织上海学生声援北京。“特班”中还走出了李叔同等文化名人。在五四运动发生的多年以后,蔡元培再度回到上海,二次结缘上海交通大学,此时他的教育思想体系已日臻成熟。1928年,他担任上海交大校长,主持“撤科分系”改革,奠定了这所大学的现代学制。数月后,他又在上海主持设立中央研究院,此后为“中研院”奋斗了长达十余载,历经抗战烽火,直至在香港病逝。

五四运动95周年之际,在故居入口处新设的“蔡元培与上海”展览让参观者大开眼界。据了解,早年蔡元培在上海致力于推动“留法勤工俭学”,受益者包括陈毅等人;他在上海创办了爱国女校,率先倡导教育权利男女平等;他提出“美育”思想,创办了“国立音专”,即今天的上海音乐学院;在上海时,他还与鲁迅交谊深厚,理解并支持左翼文学运动。

今天,当人们翻开蔡元培故居按月更新的留言本,厚厚的册子上写满了感言。人们追溯蔡先生在上海的足迹,冀望五四精神能够薪火相传。(新华网上海5月3日电 记者许晓青)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