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济体制
前面已经指出,在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总是把社会主义同计划经济画上等号,把资本主义同市场经济画等号。因此,如果要谈经济体制改革,那就只能在计划经济体制的范围内作某种修补或进行某些调整。假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不能突破这个教条的束缚,那么经济体制改革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解放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也就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目标。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的另一个重大创新,就是明确地把计划和市场看成是两种经济手段,指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计划和市场都得要。”这大大丰富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并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指导下的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计划与市场作为两种经济手段或两种资源配置方式,可供我们根据经济的实际情况而选择使用。但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则不可能并存。这是因为,计划经济体制是以计划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方式的体制,市场经济体制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方式的体制。以这种资源配置方式为主就不可能又以另一种资源配置方式为主,所以两种经济体制之中,只能选择其中一种。改革,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替代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解放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
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下,可以结合使用计划与市场两种经济手段或两种资源配置方式,正如计划经济体制也可以兼用这两种经济手段或资源配置方式一样。区别在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资源主要用中央计划进行配置,市场只不过起着“拾遗补缺”的作用,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经济被人为地分成两块,一大块由计划调节,一小块由市场调节;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调节是基础性调节,而政府则起着高层次的宏观调控作用。市场经济体制对计划和市场的兼用,既可以充分调动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按照市场供求状况来配置资源和重新组合资源,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又可以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使社会主义经济在持续、稳定、协调中前进,兼顾效率与公平。长时期以来,正由于那种认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必定相互排斥的观点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占据支配地位,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受阻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小平同志对这一传统理论的突破,意义是非常深远的。中国的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在邓小平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必将取得越来越显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