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在于人岗相适——把干得好的选上来 防止考试专业户
“来了就能发挥作用,对岗位要求适应得非常快。”这是多家中央机关对公开遴选公务员的评价。其中,注重人岗相适、优中选优,是保证公开遴选公务员进入角色较快的关键因素。
2013年公开遴选对报考不同职务层次职位的考生采用不同试卷,增强笔试、面试的针对性和实践性,避免“死记硬背”的题目。“让干得好的公务员考得好,让应试复习的‘考试专业户’出不来,发挥好导向作用。”中组部公务员管理办公室、国家公务员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去年4月我刚任乡长,工作忙起来根本没时间专门备考。”郭连乐说道。这也是许多公开遴选公务员共同的感受:参加公开遴选考试临时抱佛脚没用,没干过的答不了、干不好的难答好。不少人对记者说,参加笔试都是“裸考”。民盟中央社会服务部扶贫处处长刘永辉感到,“试题既考理论,又结合实践,三个小时其实考的是十年二十年的功力。”据对考生进行的调查问卷统计,90.7%的考生认为试题能够有效测查工作能力和职位胜任力。
面试也是公开遴选的一个重要环节。怎样防止出现程式化的答题方式?怎样通过面试选准人?
在试题命制方面,由各遴选部门根据职位特点自主命题,做到“一职一卷”。在面试形式上,综合运用多种测评技术,全方位地测试综合素质和胜任能力。此外,面试中还设置了追问,目的就是避免考生程式化答题,从而对考生进行准确判断。各遴选部门还可根据需要增加职位业务水平测试,加试成绩占面试成绩的30%。发展改革委组织面试人员进行专业考试,进一步测试考生的职位匹配度。
不简单以分取人,还体现在考察上。在差额考察的基础上,对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廉情况及其政治业务素质与职位的适应度、个人能力素质与职位的匹配度进行全面考察,重点考察德的情况、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程度。
发展改革委派出人事司和用人司局共同组成的考察组,按照好干部标准对考察人选进行考察,根据需要有的还到上一家任职单位进行延伸考察。民政部请考察人选对个人三年来工作情况进行总结,接受原单位干部职工评议,以检验实绩。还有的对在乡镇和窗口单位工作的考察对象,注意听取村两委和服务对象意见,根据考察情况和职位要求确定人选,防止“一考定音”。
![]() | ![]() |
相关专题 |
· 《中国组织人事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