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华西村广场塔群。
图为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再一次作出了新的部署。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了转型升级的重要性。这对我们的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回顾华西50多年的建村史,其实就是一条“在转型中发展,在发展中转型”的奋进史。从吴仁宝老书记带领老一辈创业伊始,华西产业就一直在“转”,从农业转到工业,由工业再转到三产服务业,转型始终没有停滞过,确实是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正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转型、善于转型、不断转型,华西的发展也一直保持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特别是最近10年,我们在老一辈奠定的基础上,不仅保持了“锦上添花”的产业态势,而且也架构了“产业转型、人的转型、村庄转型”的新格局。这些都充分说明,华西村转型不是单一的,而是要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化转型。
产业转型全面开花
从最初的农业,到“农工商建游”五业俱兴,华西历经半个世纪的产业发展之路,也同样是一条成功的产业转型之路。自2003年,我担任华西村党委书记以来,华西以“不是要我转,而是我要转”为理念,以“体力转脑力、数量转质量”为扎实举措,主动作为,积极转型。到2012年,华西传统产业的利润贡献率和三产服务业的利润贡献率实现“四六开”。2013年以来,华西的经济形势良好,集团公司实现的可用资金仍然比上一年同期稳步增长。能取得这样的成效,主要得益于转型的结果,具体体现在“五大块”:旅游服务、金融投资、仓储物流、远洋海工、农产品批发市场及矿产资源,而且是全国各地全面开花。西部以重庆为中心,北到西藏、新疆,南到云南、贵州,开发矿产资源;南方以深圳为中心,做高科技产业和文化产业;中部以湖北为中心,辐射全国,开发城市建设项目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当然,华西的产业转型,能取得如此成功,贵在做到了“三个字”:
坚持改字为先
以改革促转型当今时代,改革有困难,不改革会更困难。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组织的推动下,中国将发生更多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种机会。人生可以有过错,但不可以错过。企业如人,要牢牢抓住这次良机,促进华西的转型。
胆量加胆识发展经济,过去靠胆量,现在靠胆识。什么叫胆识?既要有过人的胆气,又要有超前的意识。当前形势下,转型转得怎么样?这是考验华西干部够不够胆识的时候。
放开与收紧企业管理既不要一下子放得太开,也不要一下子收得太紧。放得太开,容易一放就乱、一松就垮;收得太紧,往往一收就停、一统就死。一定要科学安排、统筹兼顾,松紧适宜、收放得当。
主动转型抢先机转型,一定要早、一定要稳,一定要在企业形势好的时候主动转,而且精力越足越要转,不能等到形势不行了、精力不够了才被迫转。华西如果10年前没有转,而是现在转,那一定会很难;如果现在还不转,等到10年后再转,那一定难上加难。因此,华西现在加快转型,可以说是正当时。
以效益论英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再不能简单以GDP论英雄!”总书记的这句讲话,让我们信心更足、底气更足。这些年来,华西一直朝着“淡化销售、注重效益”的方向前进,主要把握三条:一是不求做大,但求做强。我的看法,“大”不等于好,只有“强”才是真的好;二是不求做快,但求做稳。现在谈“快”是谁都会的,谈“慢”却是少有人讲的。其实过快、过慢都是不科学的。如果转得太快,把村民都转失业了,那谁都会转。转型,就应该宜快则快,宜慢则慢;三是不求做多,但求做好,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金优势、体制优势、品牌优势、人才优势,实现经济效益的“稳中求进、好中求进”。
坚持守字为本
转型不能跟风发展经济是一门科学,不能意气用事,也不能为了“面子”而做。产业转型不是转给人家看的,而是要让自己过上更好的日子,所以千万不能跟风,一定要按照中央精神,结合自身实际,实事求是进行转型。
“引进来”和“走出去”华西的转型,既能“引进来”发展,又能“走出去”转型。一是不靠海,却拥有了海运,发展了海工;二是不靠城,却把金融办到城里,把项目建在城里;三是不靠山,却做起煤炭交易,搞起矿产资源;四是不产棉,却办了纺织企业,设了棉花仓储;五是不卖粮,却参与了农产品流通,建设了农商城。
发展旅游靠特色引路要充分利用好当地的资源和优势。旅游资源无非三种情况:一是大自然恩赐给我们的,像黄果树瀑布、九寨沟等自然景观;二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像故宫、长城等名胜古迹;三是我们自己从无到有创造的。华西旅游,就是无中生有。像金塔、金牛、幸福园、农民公园、世界公园等80多个特色景点,都是华西人自己建造的,每年都要吸引200多万人(次)的国内外游客。
守住传统产业现阶段的产业发展要两手抓,一手抓三产服务业的转型,一手抓传统产业的提升,提升什么?怎样提升?我认为,不仅包括企业管理的提升、技术含量的提升、产品档次的提升、人才引进的提升,还包括企业固定资产利润率的提升、人均创利的提升。就产品而言,我这个产品能否在质量上领先、价格比上领先、市场份额上领先;就企业而言,我这个企业是否在同行中有地位?是否在市场中有份量?是否在社会上有知名度?我要求各企业、各部门的经理,在传统产业的发展上,既要看到成绩的来之不易,又要看到道路坎坷不平,要准备好打“持久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