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巧字为要
四两拨千斤转型,就是用更少的人创更多的效益,用更少的资源赚更多的钱。说白了,就是不能花大力气赚小钱,而是要花小力气赚大钱,最终就是要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化危抗风险现在许多人都在讲,当今企业的发展,处处有危机、时时有风险。我认为,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什么是“危机”?避开“危”,就是“机”;什么叫“风险”?挡住“风”,就没“险”。因此,我们干事创业一定要有信心,对于产业转型更是如此,虽然有信心不一定能成功,但丧失信心却一定会失败。
百花能齐放我在各地培训班上常讲,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框定在一个模式是不会成功的,百花齐放才是成功的。我看,转型也是如此,不应该限定在某一领域,而应该因地制宜、统筹全局,什么合适,就做什么;什么有效,就做什么。转型也不是丢掉这一块,发展那一块,而是巩固提升这一块,创新拓展那一块。“有所为”可能是比较容易的,可以做到的,“有所不为”往往是比较困难的,难以做到的。如何把握呢?不要什么都做,要做核心的。
转出文化和品牌业务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较快的增长是可以的,但要更长久地走下去,只有靠文化、靠品牌。像老书记为我们打造的诚信品牌,就是华西永续发展的重要依靠。我认为,要把华西真正打造成一个“百年老店”,最核心的就是文化的传递、品牌的塑造。我们就要通过转型,来丰富企业文化,促进品牌形成。
人的转型素质提升
转型转的是企业,也是人。“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华西梦”是每一个华西人的梦。“华西梦”不仅仅是“富裕梦”,更是“素质梦”、“和谐梦”。华西人素质提升,华西村稳定和谐,为转型发展打下了更为深厚的根基。在这方面,我们主要是把握好了这三点:
善于思想育人
统一思想一个单位要有凝聚力,一靠以身作则,二靠教育引导。因为一个单位最难统一的是思想,但只要思想统一了,任何困难都能克服。我们每天都在讲“转型升级”,我的看法,转型和升级是不同的概念:转型,转的是产业、行业;升级,升的是团队、素质。
用理念带动更多人转型,首先要转思想,思路决定出路,思路不准可能就是绝路。因此,只要是基层干部培训班在华西举办,我总要抽空亲自来讲一讲。我认为,这不仅是一种理念的传播,也是一种共富的带动。哪怕来的10000个人中,能带动100个人,或者10个人,他们回去后把家乡改变了,这也是值得的。
“脑袋”比“口袋”更富有过去老书记带领华西大搞农业,解决的是温饱问题;后来华西搞乡镇企业发展工业,解决的是“富口袋”的问题;现在就是要通过转型升级,提升华西人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达到“精神”比“物质”更丰富,“脑袋”比“口袋”更富有。这个“更富有”有这样八条标准:环境营造生态化,社会管理和谐化,文化娱乐健康化,教育引导长效化,行为约束制度化,修养提升素质化,诚信打造品牌化,价值认同包容化。
善于量才用人
用人看人品“用人”关键还是要用“人品”。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人品”比“人才”还重要。为啥这样讲呢?如果“有才无德”,从短时间来看,可能会起到一些作用,但是在将来,对企业的反作用也会更大。只有“德才兼备”,才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当然,用好一个人,既要给他权力,又要给他责任;既不放大他的缺点,也不看轻他的优点;既用有才能的人,更用会用人才的人。最终目的,是让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让合适的人上合适的岗。
以身作则带好头作为一名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好头,对自己看得轻点,对别人看得重点,对享受看得少点,对工作看得重点,不断增强“三个意识”:集体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特别在集体利益面前,要真正一心为公,做到不谋私利,不沾小便宜,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作为一个村民,要树立“当家人”意识、发扬“主人翁”精神,真正把集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最终要把对华西道路的信仰、对华西共富的认可、对华西价值的坚守,体现在平常工作中、体现在日常生活上。
忙什么才重要不管你是一个书记,还是一个委员;不管你是一位村民,还是一个职工;不管你身处哪个行业,也不管你担任何种岗位,多么忙不重要,忙什么才重要。要明确自身应该忙什么,应该怎么忙?这就要首先明确责任。责任在哪里,心思就在哪里、力量就在哪里、成效就在哪里。现在,华西努力为年轻人提供学习机会,搭建事业平台,同时还十分重视他们人格品德的养成和理想信念的陶冶。每年都要组织他们参观贫困地区,接受传统教育,认真回顾村史、家史、个人成长史,在“三史”教育中对比自己的作为,在“六爱”活动中提升自己的觉悟,爱党爱国爱得深不深?爱亲爱友爱得够不够?爱村爱己爱得真不真?帮助年轻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会办事,能干事,不出事。
善于制度管人
人性化管理无论你是一名企业管理者,还是一名普通员工,一定要懂得尊重别人,真正把他们当成自己人。我所说的“人性化管理”,就是要做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如果哪个企业做不到这点,一定留不住人。
“新三车”原则老书记20世纪90年代中期曾提出过“好路、好车、好司机”,他这个理念,影响和促进了华西几十年的用人和发展,实践证明是成功的。现在,我也讲一个“新三车原则”:合适的人要请上车,到站的人要请下车,坐错的人要换辆车。只有这样,华西这辆车才能开得更稳、更妥、更好。
多数人监督少数人无论是一个社会,还是一个企业,不要少数人监督多数人,而是要多数人监督少数人。华西的民主测评,对干部来讲,就是一次监督的实施,促使他们更有责任心、进取心和事业心;对员工来讲,就是一种激励的机制,激发他们的大局意识、履职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同时,还要引导他们明白,差距只有自己找,改掉缺点就是进步。千万不要总是找人家的缺点、人家的问题。一个人最怕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如果只知道找人家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就是最大的缺点。当然,如果人家给你找缺点、给你提意见,我们一定要敞开大门,真心诚意欢迎他人挑毛病,虚心诚恳鼓励他人提意见。只有这样才能听到真心话、找到真问题、想出真办法。就像刘云山同志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所指出的,“如果听不到意见、找不出问题,这本身就是问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