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空间被挤压 美丽中国需要红线
记者:其他用地有什么变化?
王世元:各类生态用地变化,显示了我们生态空间日益被挤压的严峻状况。因草原退化、耕地开垦、建设占用等因素,全国草地减少1.6亿亩;滩涂、沼泽减少10.7%;冰川与积雪减少7.5%。这些土地资源一旦消失就再难恢复,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局部地区盐碱地、沙地增加较多,显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生态红线的强调是英明的。要像坚守耕地红线一样,呵护美丽中国的生态红线。
记者:保卫生态红线从何着手?
王世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地的命脉在树。这是对国土观念的最好阐述,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要求的实质。
我国对地、水、海、林、草分类管理,很容易顾此失彼,造成系统性生态破坏。要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探索实行各类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对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当务之急是按中央要求,以不动产统一登记带动自然资源生态空间统一登记确权。我们有了准确可靠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图件,摸清并动态掌握了土地家底,开始实施宗地统一代码工作,土地登记全覆盖和快速查询汇总分析具备了基础支撑,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大框架下的自然生态空间统一登记技术前提已经具备。(新华网北京12月30日电 记者 王立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