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新观察·聚焦行政复议体制改革④

打破“大信访小复议”格局

2013年12月18日09:2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打破“大信访小复议”格局(新观察·聚焦行政复议体制改革④)

观念和环境导致“信访不信法”

“只要有领导批示,解决问题就比法律途径快得多”

“大信访、小复议”格局的形成,既有制度设置的原因,也有百姓观念和司法环境的原因。

湖南的樊先生因一起与政府的合同纠纷整整折腾了十年,已是精疲力尽。“我公司倒闭了,十年来,我什么都没干,就为了这起官司。”

最近,这起官司有了转机:法院终于作出了裁定。但这个裁定明显存在错误,按法律规定,樊先生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申诉,但他没有。为什么?

“太难了,我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诉,还不知道会不会受理。”这些年在法院遇到的坎坷,让樊先生不再相信法律,他到处上访,期待能遇到“包青天”帮他解决十年的冤屈。

为什么樊先生不再信法而信访?原来是他朋友也遇到过一起案件,经过多年上访,多处打探关系,终于得到领导的批示,在领导的“过问”下,事情很快得到解决。

与此同时,法院执行难也是原因之一。百姓花钱打官司,官司赢了,执行还要花钱,两笔钱花出去后,仍然执行不了的情况屡见报端。

面对如此的司法环境,老百姓遇到纠纷,在法律与信访之间选择,大多会选择信访。因为他们认准了一条:“只要有领导批示,解决问题就比法律途径快得多。”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教授曾在解决行政争议机制研讨会上指出,如今人们解决纠纷“信访不信法”,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领导的级别越高、批示越明确,解决问题越快,这使得信访群众一窝蜂地涌向党委、政府寻求解决问题的“直通车”。马怀德呼吁,领导在重视信访工作的同时,应减少批示,增加指导,将各类争议逐步引导到法律解决的主渠道来。

许多专家也认为,一个国家在正常情况下,行政复议案件应当数倍于行政诉讼案件。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甘藏春认为这个说法很有道理,“行政复议处在化解行政争议的第一道防线,而行政诉讼是最后一道防线。”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斌、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