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京
部门便民新招
市住建委
切分“大块头”核发施工许可证
东三环CBD核心区,一个由蓝色彩钢板围合的建筑工地内,距地面20多米的深坑里护坡桩已经搭建完成,像一个个站得笔挺的卫兵,守护着工地四周。塔吊高高耸起,水泥罐车隆隆轰鸣着,建筑工人各司其职。
虽然现在只是深坑,但在这块11478平方米的地块内,不久的将来会建起一座高达528米的地标性建筑——中国尊。“7月底开工,比我们预想的早了一年多,这在以前难以想象。”中建三局中国尊项目负责人表示。
该负责人所说的“难以想象”,指的就是市住建委推出的分段审批、分部分核发许可证的改革措施。该项目也是全市首个享受到这一改革措施的项目。具体办法是:建设项目取得地下部分工程规划许可证,住建委进行整体项目工程招标确定施工单位后,即可先办理地下部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待取得地上部分工程规划许可证后,再办理地上部分施工许可证。简单的说,以前的审批是面向整个“大块头”,只有建筑项目所有的规划全部做完,才能审批。但像这种超高层建筑项目由于体量大、建设周期长,规划设计非常复杂,项目审批手续和办理流程也相对复杂,因此按照通常的审批流程,没有一年半载根本无法完成,一个超高层建筑整体开发建设周期都在5至8年左右。在此期间,建筑的底板及以下部分虽然不涉及消防、人防工程,但按照以往审批模式也只能干等着。“工期多拖一天,银行贷款的利息就会多几百万。”一位开发商告诉记者,因此项目建设方一直呼吁政府减少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
拿中国尊来说,享受到多个委办局的简化手续政策,拿到分段核发的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加快了项目的投资建设。住建委将该项目的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分为三段,即底板及以下、底板以上正负零以下和正负零以上颁发。中国尊项目通过分段审批这种方式开工时间提前近一年多。通过分段审批、平行办理的方式,该项目可以缩短建设周期两至三年,使项目提前投入运营,减少建设单位的资金压力,良好的投资环境也会吸引更多的投资项目。通过此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住建委将施工许可证办理过程中原有的17项申请手续精简到10项,将原办理施工许可证需要15个工作日缩短至8个工作日。
市住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便民服务将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将通过升级施工许可办理系统,增加主动通知的功能,也就是将审批办理结果通过短信的方式及时通知办事单位,使其及时了解办理情况。另外还将增加报件提前服务措施,在建设单位网上申报材料后,工作人及时获知相关信息后,主动与建设单位联系,在现场踏勘的同时,协助指导办事单位梳理申报材料,最大限度的减少办事单位跑路。
市国土局、市规划委
土地入市交易前已做“B超”
对于开发商来说,甭管多大的投资、多宏伟的规划,没有土地一切都没法实现。所以通过土地公开交易市场招拍挂拿地,取得土地开发权是最重要的前提条件。
在此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土地储备和一级开发项目审批流程也是改革的重点。
改革以前,土地储备和一级开发流程是,先由发改部门在项目单位取得规划部门建设项目规划条件,国土局建设项目用地预审通过后,即办理项目核准审批手续;之后办理征地相关手续,并发放建设用地批准书,再由交通部门办理交通影响评价审核,由规划部门办理建设项目供地规划条件,最后由国土局组织入市交易。
改革后,在土地储备和一级开发阶段,将作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置条件的文物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内项目方案审查、水资源论证报告审查、交通影响评价审查、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审定及抗震设施要求确定、人防工程建设标准审查的相关内容前移。在土地上市交易前,由规划部门组织文物、交通、水务、地震、民防等部门对上述内容进行审查复核,最后由规划部门综合出具供地条件。建设单位在通过土地交易取得土地使用权后,除法律法规要求的许可外,不再办理相关审批事项。需要办理的,原则上只要符合控规和供地条件,3个工作日内必须予以批复。这样就为项目单位在二级开发阶段提供了很大方便,节省了大量时间,促进了项目尽快落地。
简单的说,以前开发商通过招拍挂拿到的土地,并不了解土地规划条件,在跑各种手续时,也许会遇到地震部门提出“该地块在地震带,规划要从防震7级提升至8级”,也许会遇到文物部门提出“该地块开发前要先做文物筛查”等,都无疑会给开发单位增加投资成本。而今后,再拿到的土地,已由上述单位提前对土地做好“B超”,开发商拿地时心里明明白白,不再四处碰壁。
除此之外,在CBD、中关村、丽泽商务区等“六高、四新”重点功能区内的建设项目,审批时也开了“绿灯”:对具备条件的区域,区县政府可以统一组织节能、环境影响、交通影响、地震安全性等相关评估和审查。对同一地块的评估和审查结果,不同建设项目可以共用。对已经进行整体评估和审查的地块,建设单位取得后,政府部门不再就同一内容重复审批,或者简化相关审批内容。
市发改委
并联审批多部门同时“开工”
发改委在此次改革中共精简7项审批事项。其中,取消3项、合并1项,下放3项,精简数量为15个部门之首。首次提出,在立项环节实行并联审批告知机制,通过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行政审批服务信息管理系统,有选择的向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发《立项阶段并联审批告知单》,加快了立项速度。
据介绍,投资项目审批的关键环节有四个:即立项、规划、用地、施工等,只有取得这些审批手续,开发商才能合法开工,其他手续可以在办理上述关键环节的过程中办理。
审批环节是环环相扣的。在一些关键节点,比如在办理立项前,必须先完成规划条件、土地预审意见、环评、水资源论证及水土保持方案等4个前置审批手续。
以往的操作,当发改委拿到项目单位的申请书后,会依次向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征求意见,即发改委先征求规划部门的意见,取得规划部门意见反馈后,再向国土部门和环保部门征求意见,按照上述审批流程,规划、国土、环保等立项前置审批手续是“串联”办理的,三个部门的审批时间是累加计算的。
但并联审批后,当发改委拿到项目单位的申请书后,对项目是否符合本市产业发展规划等进行一次性初审,如果认为其基本符合,就同时给规划、国土、环保部门发出并联审批单,上述部门收到并联审批单时可以同时启动各自部门的审批工作,即各部门审批手续“并联”办理,审批时间大大缩短。
由于全部实现网络化办理,各部门独立审查,只需在规定时间完成审批,牵头部门监督各部门办理进度,最后综合这些意见作最终的审查。原来至少需要五六十个工作日,而现在最长不超过20个工作日,时间缩减了三分之二。
市民防局
工程施工图转由专业单位审查
人防工程施工图审查原来由民防局一个部门负责,该审查部门只有十几个人,面对每年几百万的人防工程审查量,明显力不从心。而且,人防工程施工图审查专业性很强,不仅有人防专业知识,还涉及工程平时使用功能的设计,同时风、水、电等各专业知识必须齐备,虽然工作人员都是科班出身,但专业并不全面,影响了审查效率。
今年4月,市民防局开始试行改革,将此项业务转交给具有国家资质的7家设计审查单位按国家强制标准审查,该局主要负责施工图审查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这样一来,政府部门可以有更多时间做总体规划以及科技创新研究等,并提升人防工程与地下空间融合发展的趋势,提升人防工程为民、便民的公益化发展速度。
目前,远郊区县人防工程施工图审查已全部下放。预计明年上半年,除特殊情况外,中心城区人防工程施工图审查也将全部下放。
![]() |
相关专题 |
· 地方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