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京
【调】
统一标准疏通堵塞点
有些企业发现,有的审批放的“不是地儿”或者是执行标准不同,办理起来各环节不顺畅,这种“通而不畅”必然影响效率。此次改革,本市重点对办理环节作了调整,从方便企业和强化服务的角度,对不合理的办理环节进行优化,理顺关系,提高效率。
具体来说,如调整了土地储备项目和土地公开交易项目的办理程序。本市将原来在土地公开交易项目中需要分别办理的能评、环评、交评、震评和水评等审批事项,打包前移至土地整理储备阶段,由规划部门协调其他相关部门后,综合出具供地条件,土地入市交易后,企业不用再逐一办理相关审批。相比原来企业开展投资项目后,需要逐个部门分别办理审批事项的情况,大大提高审批效率。
又如调整了施工许可证的办理方式,对超高层建筑、大型综合体等建设项目,探索“底板及其以下、正负零以下、正负零以上”分部核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加快了建设项目开工进度。
此外,还对一些运行不顺畅的环节进行了调整。如将水评从原来规证的前置环节,调整到与环评并联办理;将林木采伐许可证核发,从原来办理施工许可证的前置环节,改为非前置环节。
【并】
变串联为“审”和“批”两条“平行线”
即完善并联审批。通过形成一个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并联办理,以及市区两级联动的工作机制,解决了容易出现的层级职责不清、部门相互推诿等问题。
具体做法,首先,对并联审批环节予以明确。2011年本市已建立了分阶段并联审批制度。此次再次明确,发展改革和经济信息化部门在立项环节,规划部门在办理建设项目规划条件环节和设计方案审查环节,分别牵头组织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并联审批。
其次,建立了并联审批告知机制。即牵头部门在确定项目符合办理意见要求后,要向相关部门发出并联审批告知单,牵头初审和告知的时间不超过3个工作日。
最后,在市、区县两级政府层面上还设立了联合审查机制。此次改革提出,对要经市、区县两级政府共同审批的同一事项,建立两级政府联审机制。这样依托上下层级间的联动,有效减少了内部运行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
![]() | ![]() |
相关专题 |
· 地方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