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李小鹏:艰苦奋斗绿化三晋大地久久为功建设美丽山西

2013年09月27日13:19   来源:山西日报

原标题:艰苦奋斗绿化三晋大地久久为功建设美丽山西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把植树造林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加大力度抓紧抓实,持之以恒抓出实效,做到领导力度只加大不减小,资金支持只增加不减少,目标考核只加强不减弱,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推动我省造林绿化再上新台阶,以实实在在的成效造福三晋人民,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深刻认识造林绿化的重大意义

人类来自于自然,所有的民族都对森林、树木充满了亲近感。中华民族更是崇尚自然,从来就对青山绿水充满了热爱与向往。“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始终是我们的先人向往的生活状态。进入现代以来,植树造林对于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减轻大气污染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一种常识。

我们党历来重视国土绿化工作。上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同志就号召要“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1956年,我国实施了第一个“12年绿化运动”,当时就提出要“在12年内,基本上消灭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荒地荒山上,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规格种起树来,实行绿化。”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把每年的3月12日确定为全国的植树节。1981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号召全国各族人民“人人动手,每年植树,愚公移山,坚持不懈”。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造林绿化工作,并身体力行,带头参加植树造林活动。

党的十八大从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高度,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今年4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进一步强调植树造林、改善生态任重而道远,要依法严格保护森林,增强义务植树效果,把义务植树深入持久开展下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曾经是山清水秀、万木葱茏、宜居宜业的好地方。秦汉之时,山西就有 “泛舟之役”、“泛楼船兮济汾河”的记载;隋唐以后,因盛产松柏,还有“万木下汾河”的说法。但是,在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下,数千年文明的发展也大量消耗了宝贵的生态资源。近现代以来,山西作为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奉献,其中也包括生态环境;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们对煤炭资源进行了长时间、大规模、高强度的开采,有力地保障了全国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但也大量破坏了水源、森林,造成了大量的采空区、沉陷区,形成了巨大的生态欠账。

历届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以植树造林为重点的生态建设,特别是近年来,全省每年营造林450万亩左右,根据2010年的普查数据,全省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18.03%,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7.5倍。纵向比较,成绩显著。但是,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相比,与生态良好的兄弟省市相比,我省仍然是一个林业小省、生态弱省。全省森林覆盖率在全国排第22位,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33个百分点,也低于周边和其他中部省份。截至目前,全省还有3600多万亩宜林荒山尚未绿化,生态欠账多、环境失衡、生态失色的面貌尚未根本改变,进一步加大造林绿化力度、改善生态环境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加大造林绿化力度,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举措,是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山西的必然要求,也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全省上下要进一步认识造林绿化的重大意义,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实施省委、省政府关于植树造林、建设美丽山西的决策部署,奋力完成植树造林各项目标任务。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