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科学实施造林绿化“六大工程”
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实施造林绿化“六大工程”的决策部署,即太行山、吕梁山“两山”造林工程,水网、路网“两网”绿化工程,干果经济林、速生丰产林“两林”富民工程,城市郊区和矿区“两区”增绿工程,省直国有林区新造乔木林100万亩、改造灌木林100万亩的“双百”示范工程,天然林保护和森林资源综合保护“双保”管护工程,强调要以实施六大工程为龙头,每年完成营造林40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林业产值增长15%,实现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农民林业收入“三增”目标。
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科学布局规划、精心组织实施造林绿化“六大工程”。
第一,要尊重规律。既要艰苦奋斗、大干苦干,更要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科学种树,针对我省特殊的自然和气候条件,因地制宜确定树种,合理多样搭配林种,大力发展混交林,培育便于防火、利于防虫、稳定健康的森林资源。
第二,要统筹规划。通盘谋划林业生态建设,全流域布局工程,按山系统筹治理,整区域城乡共进,生态经济均衡推进,在干石山区、水土流失区和生态脆弱区构建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在通道沿线、城乡周边、厂矿企业构建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在低山丘陵、黄河沿岸、汾河中下游构建富民增收的产业体系,通过山上身边齐抓、生态产业共进,整体提升城乡生态化水平。
第三,要突出重点。要抓好吕梁山绿化,按照先人居周边、后流域纵深的次序,高标准营造生态林,大力度发展经济林,利用8年时间营造林736万亩,将生态脆弱的吕梁山区建成生态林业的样板区、民生林业的示范区。要抓好通道绿化,按照沿线建林带、两侧荒山建屏障、重要出口建景点的思路,将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各1000米范围或第一山脊线以内的荒山荒坡全部造林绿化,将通道沿线建成生态景观线、风景形象线。要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在河流两侧、环城周边着力打造环城湿地公园、城郊森林公园和景观生态园区,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
第四,要兴林富民。坚持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推进,着力构建以干果经济林为主导,以种苗花卉、森林旅游为支撑,以速生丰产林和林下资源开发为补充的林业产业框架体系,实现大地增绿、群众增收、林业增效。要将干果经济林建设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与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结合起来,在稳定红枣、发展核桃、推动仁用杏等传统经济林的同时,积极发展双季槐等新型经济林,每年新发展经济林100万亩以上;积极发展保障性苗圃,注重乡土树种苗木培育,积极发展园林绿化苗木、花卉,提高苗木自给率。
第五,要科技兴林。充分发挥林业科技的作用,加大风沙区、采空区、水土流失区造林技术攻关力度,大力开展红枣裂果、核桃增产等经济林丰产技术研究,积极探索抗旱造林、混交造林、近自然育林的造林模式,为兴林富民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加强科技示范和科技推广,建立省、市、县三级科技示范园区,实现园区化示范、标准化栽植、专业化管理。
三、着力加强林木管护
三分造林,七分管护。在大规模推进造林绿化的同时,要完善机制,创新办法,加强管护,切实改变重造轻管的状况,全面提升造林绿化质量和成效。
一要抓好新造林地的管护。要大力推行封禁管护、人员管护和机构管护,努力形成政府主导、责任到人、机构健全的常态管护机制。要强化封禁管护,认真落实省政府《封山禁牧办法》,完善舍饲圈养政策,有效化解林牧矛盾。要落实管护责任,采取护林员长期管护、工程队定期管护和专业队包片管护的办法,划定管护范围,明确管护人员,落实管护责任,确保栽得上、管得住、能成林。要建立长效机制,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探索股份制管护、公司化管护的新途径,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管林护林。
二要创新干果经济林管理。效益源于管理,管理重在过程。当前,我省以核桃为主的干果经济林发展势头强劲,要在稳步扩大规模的同时,加强从种到收、从产到销的全过程管理,以管理提质量,以管理促效益。要针对气候、土壤差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树种,确定适宜当地生长的品种,科学布局林业产业。要加强种苗管理,规范种苗市场,为群众提供品种纯、品系好、质量优的经济林苗木。要走基地化、市场化、产业化的路子,着力扶持和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采取“市场引企业、企业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模式,构建产、加、销利益共同体,增加农民林业经济收入。
三要加强森林资源管护。要加大林业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严守森林资源红线。要认真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强森林资源监测,强化野外火源管理,提高应急反应能力,确保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要做好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严防发生大面积森林病虫害。要加强中幼林抚育和低质低效林改造,推进森林经营,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促进森林面积与森林蓄积稳步增长,实现森林资源蓄积最大化、生物多样性最大化和综合效益最大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