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市委市政府门前的运河边,几部钩机正在河堤边打捞水浮莲。本版摄影 戎飞腾 陈建深
在金厢镇征地现场,郑佳和当地干部蹲在地上研究图纸。
9月中旬的一个傍晚,陆丰市委、市政府门口的草地上,没有纳凉的人群,几头黄牛在悠闲地吃草。跨过政府门前的大道,是一条延绵近一公里的“绿带”--这只是一条积满水浮莲的人工运河。
在当地干部和民众看来,这条死水一般的运河,就是近年来陆丰市的最好写照。两年来,陆丰频发的社会矛盾和恶性事件,就像水浮莲一样,堵塞了这片土地的经济社会运行,连规划好的市政工程也几近停滞。
在这样的背景下,3个月前走马上任的陆丰市委书记郑佳成为了焦点。53岁的郑佳是土生土长的陆丰人,从基层耕耘30余载直至陆丰市委副书记,2007年被调往海丰县任县长、书记,之后到汕尾任职政法委书记。他的回归被外界普遍解读为“救火”。
近日,南方日报记者选择陆丰作为样本,深入了解这位县级市一把手如何理解自己的角色,又如何创新群众工作方式。
“谢客令”
郑佳走马上任后,市委办发出的第一份正式通知让许多干部惊讶,其中明确:因我是陆丰人,家庭地址为大家所熟悉,谢绝登门拜访说事
郑佳走马上任的第一天晚上,市委办的工作人员就感到不一样——这位在陆丰待了20多年的老上级,这次行事作风不太一样。
6月15日晚上,郑佳让市委办草拟了今年的第36号通知,也是他到任后的第一份正式通知。这份通知第二天就发到了陆丰所有领导班子成员的手中:“……因我是陆丰人,家庭地址为大家所熟悉,谢绝登门拜访说事。汇报、联系工作请到我的办公室”、“……如果有人以我的名义到各地、各单位办事,如包揽工程、招投标、土地征用、人事安排等,坚决拒绝并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
“直接以公文传达领导的‘谢客令’,我当了这么多年公务员,还真是第一回见到。”一名当地干部说,郑佳的“第一把火”让许多以为对他知根知底的老干部也感觉惊讶。
9月13日上午,计生干部进入东海镇某村开展计生工作。近年来,由于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附近村庄的计生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我们都没想到他竟会在刚上任就去碰这个钉子。”随行干部为郑佳的决定捏了把汗,这也代表了绝大部分基层干部对于群体性事件的普遍心态。
郑佳对此有着一番思考:在陆丰,群众对政府信心不足,甚至有些干部也失去了信心。如果让这种消极状态持续,群众和干部间的矛盾只会越来越大。
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郑佳认为必须尽量将这种氛围扭转,“计生钉子村”便成了他眼中打破僵局之地。
最终,工作较为顺利地开展了。“这说明政府的工作开始重回轨道了。”郑佳认为,领导干部不能因为怕惹麻烦就回避矛盾,恰恰相反要迎难而上主动出击,才能为化解矛盾传递出积极的信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