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被擦去的记忆——关于阿尔茨海默症

王潇

2013年09月22日08:41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被擦去的记忆

阿瑜的母亲82岁,5年前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症,即老年痴呆症。

  忙碌了半天的午饭,阿瑜和母亲一起吃。

  吃着吃着,母亲突然说:“阿瑜啊,叫你妈妈来玩呀!这里也蛮好的。”

  阿瑜愣了一下,说:“那你是谁的妈?”

  “我?我么……”她不说话了。

  这5年,阿瑜眼见母亲记忆力日渐下降,但听到这样的问话仍有心碎的感觉。

  可是为什么记忆就被偷走了?记忆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

  昨天,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症日,就在中秋团圆时节。

  本文记录了一些关于记忆的故事,并通过这些患者呈现记忆流逝的过程。

  中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钟春玖一直致力于研究阿尔茨海默症的早期诊断、早期预防。他说:“事实上病变在十多年前就开始了,如果在早期,还有逆转的可能,但一旦发展到中期,就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

  记忆的过程

  81岁的婉英去年被诊断患阿尔茨海默症。

  看照片,近几年的事情,她大多摇头表示不记得。但是一张在长城上的黑白照片却勾起了她的回忆,突然说了很多:

  “这是我第一次去,”她用手比划:“碗这么大,但是面条只有这么一点点,肉丝呢?只有两根!”

  我向他的教授先生求证细节,他表示肯定,并哈哈大笑:“也许那次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记忆通常被描述为 “对过去事物的印象”。

  在当年那个北京的面馆里,或许有走过的人流、马路上的声音、端上来的面碗……这些事都可以被记忆,某些一晃而过,某些则由于婉英的注意而被选择出来,进入到短期记忆里。大脑对这些短期记忆进行处理,比如婉英对面馆的不满使得这段情景进入到长期记忆里。

  有心理学者提出过一个模型,来大致描述记忆的形成和被提取的过程——

  可以把大脑当作一个图书馆,记忆是书。

  经过筛选的新书进入图书馆,登记书名、作者、编号等,这个过程叫做“录入”。把书放上对应的书架,叫做“储存”。最后提取记忆的过程叫做“提取”。

  人们能够记起什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是如何 “录入”那些事件的。人们更容易在与经历当时相似的物理场景和情绪状态中回忆往事。

  尽管事情过去多年,但很可能,那少量的几根面条、两根肉丝、面碗,以及北京小店的场景,以及可能不满的情绪,构成了一组婉英对北京的回忆。

  婉英能够理解上述心理学者提出的“图书馆模型”。

  她描述自己想不起来某件事的时候,说:“我觉得那本书根本就不存在。它也许丢了……”

  钟春玖认为,这正是阿尔茨海默症与正常记忆力减退主要的区别。“如果只是记性不好,往往经提醒,可以想起来,但是对阿尔茨海默症病人,你再提醒也没有用,他这段记忆就像没有了。”

  走进神经元森林

  虽然知道了记忆是怎么形成的,但是记忆到底是什么?婉英的记忆为什么被偷走了?或许我们要来一段简单的大脑探秘之旅。

  在《追寻记忆的痕迹》一书里,研究记忆的神经科学大师、诺贝尔奖得主坎德尔对大脑做了栩栩如生的描绘:“如果将人的大脑皮质打开,就像一块餐巾纸那样大小,只是稍厚一些。”

  在这块大脑皮层里,大约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或称神经元),每个神经元又伸出成千的突触。神经细胞之间就靠那些叫做突触的“枝桠”互相接触,形成一片密集、充满分支和回路的“神经元森林”。

  信号会从神经细胞穿过,从某个神经细胞的“树枝”末端离开,再从另一个神经细胞的“树枝”进入。

  信号穿过单个神经细胞时会产生电流脉冲,是记忆、思想及情感的基础;而在“树枝”间穿行的过程,会释放出一些神经递质。

  “神经元森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塑的。这片“森林”的长成也和人从小接受的教育、对脑的使用程度有关。在你读这篇文章时,若学习并记住了某些信息,你的森林里可能又多长出了几根“枝桠”。

  神经细胞是阿尔茨海默症主要的破坏对象。和正常脑部相比,患者脑部的神经细胞以及细胞的“树枝”数目都锐减。而神经细胞不具备分裂能力,被破坏后,死掉一个就少一个。

  科学家至今仍不能肯定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脑细胞死亡和脑组织流失。

  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患者的家人们感受到患者开始健忘、不太对劲时,病变实际上在十年、甚至二十年以前就开始了。

  钟春玖现在所做的就是,希望当这片“森林”还没有“稀疏”得足够明显时,就可以找到检测的蛛丝马迹。

  现在,他已找到了一种叫做 “硫胺素”的辅酶。“这可能是国际上发现的第一个符合‘理想标准’的血源性阿尔茨海默症诊断标志物,也可能是一个新的干预研究靶标。”之所以说是理想标准,是因为只需抽静脉血就可以判断,且可能具有超过80%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