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姜异康在山东省推进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摘要)

2013年09月17日15:00   来源:大众日报

原标题:在全省推进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二、明确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的思路和总体要求,把握工作重点

对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的指导思想、重要原则、产业布局、发展目标、政策保障等方面,两个规划都写得十分清楚,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两个规划体现了一个共同的总要求,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以人为本,统筹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坚定不移。

这里,我就落实两个规划的有关重大问题强调一下。

(一)关于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

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就是以省会济南为核心,与周边六市形成比较紧密的圈状经济区域,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合作共赢,以做大做强省会城市为龙头,以一体化发展为方向,增强城市辐射带动,推进资源要素整合,壮大优势产业集群,提高区域综合实力和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水平,在带动中西部地区科学发展、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中发挥重要作用。

对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省委、省政府是这样考虑的:该区域南接长三角、北临京津冀,东西分别与山东半岛城市群和中原经济区相连,区位优势明显;区域内面积、人口、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服务业增加值都占全省三分之一左右,城乡居民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是我省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区域之一。特别是区域内各市距离省会济南均150公里左右,人脉文化相通,经济联系密切,具有构建城市群经济圈的良好条件。通过建设城市群经济圈,济南可进一步发挥聚集辐射功能,在带动周边地区发展中提高自身实力和竞争力,而周边六市可以在承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中,对接吸纳资源要素,做强自己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另外,该区域位于我省承东启西的位置,这个区域发展好了,可以对全省经济起到重要拉动作用。所以,我们要把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做大做强,形成核心带动、圈层推进、效应扩散的发展格局,在我省参与国内外竞争中发挥骨干作用,成为连接沿海与广大中原地区发展的战略高地。

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在规划引领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实施。当前,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突出核心作用,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城市群经济圈建设必须要有核心。济南是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核心和龙头,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快慢、水平高低,关键取决于济南的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以前我们提出要做强省会经济,也是着眼于此。省委、省政府对济南发展高度重视。济南市积极推进改革开放,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今后,要把济南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努力实现新的突破。要在城市承载能力上实现新突破。济南现已拉开城市发展的大框架,要树立现代城市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快建设文明、舒适、便利、绿色、宜居的特大型城市。要在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继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汽车、信息、新能源、机械装备等产业集群,促进高端产业集聚发展。要在集聚生产要素上实现新突破。省会城市在集聚生产要素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要根据城市发展定位,整合各种资源,构建科研、人才、金融、信息等公共服务平台,增强服务能力,大力吸引和集聚先进要素。要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增强城区辐射带动功能,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努力在推进城乡统筹上走在全省前列。

第二,密切经济联合,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基本要求,就是联动发展、融合发展、一体化发展,从而形成综合实力强大的区域经济板块。当前,要重点解决好三个问题。一要强化一体化意识。目前区域内各市都表现出较强的经济协作愿望,一体化发展具备一定基础,要因势利导,进一步强化经济协作、互利共赢理念,主动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推动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内配置。二要明确当前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内容。区域一体化涉及很多方面,要按照统筹谋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重点突破的原则逐步向前推进。目前要重点推进发展规划、基础设施、要素市场、生态建设、公共服务五个方面的一体化。三要加快建设济莱协作区。莱芜与济南空间相接、产业关联、建设济莱协作区,既可以拓展济南发展空间,又能够促进两市资源和产业整合。要在组织领导、发展规划、重要布局上加大工作力度,在交通、通讯、户籍管理、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快同城化步伐,使之成为我省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先行示范区。

第三,注重对外承接与辐射,扩大集聚扩散效应。应当看到,现在的经济,是开放的经济。根据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所处的区位和发展水平,应该放宽视野、审视周边,努力与外部区域板块协调互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在空间方位上位于我省东、中、西三大片区的中间地带,在发展程度上介于东部发达和西部欠发达的中间状态,在产业转移上处于东部与西部交流互动的中间区域,对于优化全省生产力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要注重各个方向板块的对接。向东,要与蓝黄两区密切呼应,放大蓝黄两区的辐射带动效应,也为蓝黄两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向西,要发挥比较优势,带动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也为自身发展拓展腹地;向南、向北,要主动加强同长三角、京津冀的经济协作,积极探索经济合作的方式和渠道,努力把自身做大作强。

(二)关于建设西部经济隆起带

省委、省政府对加快西部地区发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倾注了大量心血。通过调研认为,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相比,有着不同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环境,目前虽有一定差距,但也有自己的发展优势和潜力。西部地区工业体系相对完备,中心城市、县城和重点镇错落分布,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发展邻边经济优势明显。所以,西部的发展,必须紧紧盯住市场,盯住周边,综合考虑自身发展阶段、生产要素、周边环境等因素,从当地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走具有西部特色的发展路子。

基于上述考虑,建设西部经济隆起带,就是在我省西部的长条地带,依托贯穿其中的交通干线和优势资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重点镇为骨架,以特色产业为支撑,形成若干发展高地,对周边地区产生聚吸优质生产要素的“海绵”效应和商品流通、产业辐射的“泵压”效应,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为我省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建设西部经济隆起带是一项新战略、新课题,在推进方式、突破方向、工作重点等方面,既区别于以往,也与蓝黄两区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有明显不同。工作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建设西部经济隆起带,要把西部各市作为一个整体,按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统筹推进,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但同时应当看到,西部地区与中部不同,它没有龙头和核心城市,各市除了有共同的特点,还有不同的优势和条件,其经济联系和发展优势主要面向周边。所以应当强调突出特色、竞相发展。特色就是优势,就是潜力。西部各市能不能突出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发展的水平。要根据各自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农业是西部各市的共同优势,也支撑着我省的一产优势,这个优势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只能巩固和加强。工业是西部各市都需要加强的方面,但发展的侧重点应该因地制宜。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形成有本地特色的产业体系和竞争优势。要把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重点镇作为建设重点,面向邻边地区点对点协作,形成各展优势、竞相发展格局。西部大企业较少,这是差距,但客观上也使中小企业发展具有一定空间。要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鼓励全民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第二,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这对建设西部经济隆起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过去一说加快发展,往往首先想到扩规模、上项目、比速度,而对质量效益重视不够,这是长期形成的思维惯势,必须从中摆脱出来。当然,根据西部目前的状况,应该在产业发展、项目布局上加大力度,但这必须建立在重视质量效益的基础上。无论是生产经营还是流通环节,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无论是经济领域还是其他工作,都要把提高质量和效益摆在中心位置。在招商引资方面也要特别注意,多引进一些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费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凡是不符合环保要求、效益不好的项目宁肯不要。要大力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努力破解制约质量效益的结构性矛盾,促进西部产业转型升级,坚持走质量效益型发展路子。

第三,注重激发内生动力。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建设西部经济隆起带,外部帮扶固然重要,但根本上还是要依靠改革创新,激发内生动力。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发展理念和思维方式。要把改革创新贯穿到建设西部经济隆起带的全过程,更多地运用改革的办法和市场化手段推动发展。要抓住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财税体制、金融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农村产权制度、企业制度等领域的改革,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坚持畅通金融主渠道与激活民间融资并举,努力做好西部投融资这篇大文章。要把科技创新摆在西部地区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向科技创新要先进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要针对西部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缺乏的问题,建立各类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完善人才政策,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要营造良好的改革创新环境,鼓励和支持中西部地区大胆探索、开拓进取。

第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事关生活质量和健康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从总体上看,西部地区大多数地方生态环境较好。但现在也有一些地方“三高”产业比重较大,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的全过程,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要统筹考虑环境生态承载能力,宁可经济发展得慢一点、财政收入少一点,也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上一些有污染、影响生态环境的项目。如果我们饥不择食,挖到篮子里就是菜,上一些产能落后、污染严重的项目,那不是政绩,而是“败笔”,将要承担历史的责任,会付出更大的治理代价。要注意节约集约土地,创新供地模式,大力发展飞地经济。西部能源、水、矿产等资源相对丰富,但也要把节约集约利用放到重要位置,降低资源消耗强度,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建设“美丽新西部”。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