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乃大势所趋,其涉及的资金金额和监管难度,或许不亚于政府建设工程。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致力探索——

新观察:服务外包,努力防止权力寻租

2013年09月04日08:2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财政花200万元,“买来”价值5亿的公共服务

促使南京市鼓楼区探索公共服务外包,源自一次意外事故。2002年底,当地发生了一起孤寡老人病死家中无人知晓的事件。鼓楼区民政局老龄科科长郝苏明说:“虽然不是发生在我们区,但对我们的触动极大。”

如何解决独居老人的养老问题?“鼓楼区属于中心城区,房价和租金都很高,政府没有财力全部通过机构养老来解决问题。”当时有人建议,何不尝试由政府出资购买民营养老机构的服务呢?郝苏明介绍,2003年,鼓楼区老龄化的问题就已经很突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9.3万,占全区人口15%,真正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他说,那段时间,公办的老年公寓、养老院早已供不应求,民政部门的热线电话依然应接不暇。

压力之下,鼓楼区政府决定采取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居家养老”的新思路。“但向谁买?怎么买?”郝苏明说,当时从事居家养老的机构非常少,心贴心老年人服务中心是当时这个区唯一的民办非营利居家养老机构,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先期把全区的100名孤寡独居老人交给心贴心老年人服务中心,由他们培训下岗人员再上岗,上门为这100名老人送去养老院式的服务。

目前,鼓楼区居家养老的人数已经从试点时的100人,发展到如今每年2500名老人的规模,每年260万元的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全部由政府“埋单”。

鼓楼区政务中心主任周彤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外包”模式下,财政花200万元支付给民营养老机构,可为2000名老年人解决养老难题,这就等于建起了一个没有围墙的2000张床位的养老福利机构。若在鼓楼区建设福利机构,以每床位造价约25万元计算,建设2000张床位需总造价约5亿元。而把这5亿元用于购买服务,支付每年200万居家养老服务经费,至少可用250年。

“居家养老服务外包”的成功实践,给该区破解“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不足”这一课题打开了一扇窗户。周彤说,政府果断地将“公共服务外包”理念引入便民生活服务、农贸市场管理、环卫保洁等多个领域,按照“市场化运作、契约化管理、多元化评价”模式,整合多方优势,强力推进改革。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