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28日08:2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钱权”随事转,避免基层“小马拉大车”
惠州近年来实施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券”制度备受外来工推崇。目前在惠州,符合入学条件的外来工子女可以在惠州领取“教育券”,外来工子女可以在惠州范围内挑选适合自己家庭的学校就近入读,不分公办民办,只需提交“教育券”,均可享受义务教育。民办学校则凭借“教育券”与政府结算,按人头获得政府补贴,以保障外来工子女平等享受免费义务教育的权利。
惠州市常务副市长张瑛介绍说,通过“教育券”保障外来工子女享有免费义务教育,是惠州全面推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但问题是,这些来自全国其它省份的外来工子女,国家的义务教育经费已经随人头拨付到他们户籍所在地,惠州要解决他们的免费义务教育的权利,只能从自己有限的财政里支出。如果他们的义务教育经费可以随人走,解决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难度也许要小很多。
孟浩表示,按照广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思路,就是对不同层级的政府进行了功能定位,基层政府的定位主要解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有了这个定位,就应该给予基层政府相应的事权;有了事权,也就应该给予基层政府相应的财权及各项配套权力。
记者来到顺德区容桂街,发现50万人口的容桂街“政府部门”极少,在“大部制改革”中,容桂街将过去41个党政部门合并为16个大部,改革后的容桂街大力培育商会、慈善会、村居福利会、文体协会等社会组织,政府部门对社会事务不再大包大揽,而是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向市场和中介组织购买服务,让社会力量在各领域充分发挥作用,有效解决了事权多与行政编制少的矛盾。
在珠三角地区,一些经济强镇常住人口四五十万,经济总量相当于内地一个地级市,但管理权限只是一个科级。“简政放权”又将一系列林林总总的事务性职能、服务性职能“转移”到基层,这种“小马拉大车”的现状意味着,镇一级行政部门无法提供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公共服务。“责任如西瓜、权限如芝麻。”针对这个问题,广东省赋予部分特大镇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重点强化面向基层和群众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并下放给镇一些行政许可、行政执法以及其他行政管理权,扩大镇政府对行政事务的管理和处置权限。此举能否成为突破“小马拉大车”的良方,各界对此给予厚望。(记者 李 刚)
《 人民日报 》( 2013年08月28日 17 版)
上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