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鹰的胸襟——品味中国空军试飞员英雄群体的家国情怀

2013年08月23日10:40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鹰的胸襟

对于幸福,很多人有不同的理解,试飞员们说——

“我幸福,因为我还活着,还在飞行”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了两名试飞员写下的遗书——

这是邹延龄写给妻子的遗书:“秋秀,过几天我去某基地试飞,有一定风险,现交待如下:我们家庭是幸福家庭,但在此之前,我负你的太多,以后有机会一定偿还。这次执行任务如有闪失,家中积蓄请按此分配,即你和孩子三分之二,大姐三分之一,因我小时候的成长,大姐的帮助太大了……”

这是黄炳新写给家人的遗书:“即使我牺牲了,为国防的发展也是值得的;里面的钱作为我交的最后一次党费;家里人不要给组织添麻烦……”

他们都曾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所幸,他们满载试验数据,平安归来。

黄炳新写遗书的那次任务非同小可——“飞豹”战机首飞。8个月前,他刚刚被授予“试飞英雄”荣誉称号。

很多国家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一名试飞员把一架新型战机第一次飞起来,这个试飞员就可以光荣退休,国家一辈子养着他。

令人动容的是,头顶着“试飞英雄”的光环,黄炳新此后又接着出生入死,飞了整整15年!

英雄终有谢幕时。对于试飞员来说,他们谢幕的标志就是停飞。

2010年,试飞员陈加亮达到最高飞行年限,地方一家航空公司开出优厚条件要聘他。父母年事已高,孩子正读中学,家境并不宽裕,开民航安全又高薪,很有诱惑力。

然而,任务来了。大队领导希望他能留下来,继续飞。他二话没说,回绝了那家地方航空公司,又穿上了试飞员的飞行服。

因为“避讳”停飞,试飞员毕红军曾经发表过“郑重声明”。2009年3月,他从试飞部队领导位置“下台”时,对战友们说:“我郑重声明,我没有失业,还是一名试飞员,蓝天上还有我的位置。”此后,作为试飞专家,他3次主动向上级申请延长试飞年限,53岁的他依旧坚持在试飞一线。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