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鹰的胸襟——品味中国空军试飞员英雄群体的家国情怀

2013年08月23日10:40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鹰的胸襟

战机黑匣子在坠机爆炸中损毁,没有数据就无法查清故障原因。正当科研人员感到惋惜时,奇迹出现了——躺在病床上、连脖子都无法转动的徐勇凌,竟然把从失去操控到跳伞全过程的飞行数据清晰地复述了出来!

当场,科研人员热泪盈眶!这说明,在生死悬于一线的最后关头,徐勇凌仍在冷静地观察、默记座舱仪表上的数据。

跳伞负伤后,徐勇凌为了在最短时间内重返蓝天,一个星期后就坚持下地行走,一个月后开始散步,2个月后开始慢跑。4个月后,他又登上了战鹰。

说起这些事,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院长刘选民连连感叹:“试飞员,都是用特殊材料打造的人!”

13亿人中,只有少数人有幸承担国家使命——

“祖国选择了我们,我们就不能再选择别的”

那一天,属于试飞员吴克明。

1956年7月19日,他驾驶中国第一架国产喷气式战斗机歼-5飞上蓝天。

在中国航空工业史上,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中国从此有了自己制造的喷气式战斗机。

然而,制造其实是仿制。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批中国试飞员来到国外学习,一名外国教官当时就笑了:“中国也有试飞员吗?你们的飞机都是仿制的,要试飞员干什么?”

尽管尖刻,但外国教官说的大抵不差。直到那时,中国空军的飞机绝大部分确实是仿制的,独立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只有一款机型——“飞豹”。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