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设计、自主研发、自主生产,这是一个国家航空工业成熟自立的三个标志。泱泱大国,蓝天上岂能只有“中国仿制”?
然而,试飞完全意义上的中国先进战机,也意味着中国试飞员们必须跨越一条巨大的鸿沟——从前人所没有尝试,到世人所没有经历。
13亿人中,只有少数人有幸承担这种国家使命。中国空军试飞员们明白:“祖国选择了我们,我们就不能再选择别的!”
不能再选择别的!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空中冲刺开始了——
试飞员邓友明,驾驶某型飞机执行空中结冰课目试飞任务,要求机翼和尾翼翼尖结冰厚度达到25毫米。为了取得更多的数据,邓友明决定延长飞行时间。3个小时后,翼尖结冰已达35毫米,机翼部分已经冻成冰坨,远远超过了世界公认的专业标准。
试飞员雷强,打破了教科书上某型飞机失速尾旋的禁令,将规定的不能超过4圈的失速尾旋飞到了6圈。国际航空专家评论:中国试飞员在二代机的基础上直接首飞三代机,这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试飞员邹延龄,冒着极大的风险挑战“大吨位失速特性”,和战友们把美国人在同类运输机上试飞的每小时172公里速度减小到每小时159公里,进而减小到每小时132公里。
试飞员申长生,参加某型飞机试飞,大年三十那天才赶回来。在家待了不到一周,他就赶往试飞现场了。临走时,他对爱人说:“等任务飞完了,我再好好陪陪你!”
谁知,这一走,他再也没有回来。
让爱人和战友们至今心痛的是,申长生牺牲的那次飞行,原本应该是这名55岁的老试飞员飞行生涯中的最后一次起落。
飞完这一次,他就到达最高飞行年限,光荣停飞了。
申长生没有长生,但他在蓝天永生!
相关专题 |
· 人物事迹 · 空军英雄试飞员群体先进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