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飞就是‘试错’,不挑战怎么知道”
初春的一天,下午3点左右,试飞员驾驶某新型战机一飞冲天,很快上升至万米高空,然后开始做试飞动作。
突然,“嘭”的一声闷响,飞机左右发动机相继喘振,紧接着,双发排气温度急剧升高,发动机瞬间达到了超温临界点。内行人知道,这种情况,后果往往是发动机烧坏、飞机坠毁。唯一的办法就是立即关闭发动机。但飞机还在万米高空,距离机场还有180公里。
对于这类特情,《飞行手册》明白无误地建议:跳伞!“但这型战机凝聚着成千上万人的辛劳和汗水,如果坠机,一切都要从头再来。”生死抉择间,试飞员毅然关掉了发动机。
只见飞机机头下沉,机尾上翘,高速俯冲而下。试飞员分别对左、右两台发动机进行了多次起动,均失败了。
经过多次尝试,右发终于启动成功。很快左发也起动成功。险情大为缓解,胜利在望。然而,为了保护发动机,试飞员6次交替开关发动机降温。最终在指挥员的指挥引导下,飞机安全着陆。
这次特情处置,挽救了机载科研设备,挽救了飞机,为日后处理此类特情积累了经验和数据。
“成功启动发动机后,又6次关闭6次启动,相当于把特情回放了6次!你怎么敢做?”有人问。试飞员说:“试飞就是‘试错’,对与错,不去挑战怎么知道?”
其实,试飞中看似不起眼的一条操作法则,很可能是试飞员冒着生命危险去获得的经验。1993年,我国开始歼-7D飞机的发动机选型试飞任务。第一次飞完后,试飞员反映发动机有问题,但工厂坚持发动机没有问题。
第二架次试飞由试飞员雷强来完成。飞机刚刚爬升到万米高空,就听“嘭嘭”两声,发动机停车了。此时飞机正好在夹金山上空。地面上皑皑白雪异常壮观,但对雷强来说,却像一场噩梦。
“必须成功启动飞机,要不然即使跳了伞,也会被雪山困死。”在雷强的试飞生涯中,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紧张的时刻。
几秒钟高度紧张之后,雷强恢复了平静。飞机重启成功,两分钟之后安全落地。
但总设计师仍然坚持说发动机没有问题,雷强又一次驾机升空。为了把这型发动机的故障找出来,他前后起飞9次,9次遭遇空中停车,直到把故障完全排除。
2012年2月的一天,试飞员单有生带队执行某型新机导弹双发齐射任务。
进入预定空域,按照程序操作时,意外发生了,本应该在20秒内发射出去的第二枚导弹没有任何反应。
系统显示导弹仍在正常运转。此时,3名试飞员无异于坐在火药桶上。怎么办?
“等!”3人目不转睛地盯着仪表盘。在40秒时,导弹突然一声长啸,发射了出去。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
相关专题 |
· 人物事迹 · 空军英雄试飞员群体先进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