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时代先锋

时代先锋:百折千回击长空

——记强军报国的空军试飞员英雄群体(上)

2013年08月22日08:1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为试飞员,要时刻想着部队飞行员的需要。”尽管面对的是科研院所专家权威,承受的是科研进度巨大压力,李国恩还是大胆地坚持自己的意见:改进构成导弹发射的条件,修改火控系统软件。经过改进,该系统更加符合实战要求。

采访中,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的科研人员有个共识:试飞员是新战机的“试用者”,只有他们以科学严谨的态度,通过试飞对战机进行反复检验,才能使设计缺陷逐一得到暴露改进。

2002年,国产某新机试飞前,试飞员梁万俊作为试飞小组成员,在参加完台上试验和闭环试验后,提出驾驶杆的操纵设计不符合飞行员习惯。设计人员和厂方反复论证认为,当前的设计是可行的,而且就现有技术情况来看,很难再有改进。

“空中飞行员操纵是否灵巧顺手,直接影响飞行质量,丝毫的操纵障碍都可能会延误战机,甚至给飞行员带来灾难。”梁万俊坚持自己的看法。为此,好长一段时间,设计方和厂家怕见他,说他太“倔”。可是,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小小的改进,对改善该型战机的操纵性起到重要作用。

歼—10战机之所以性能出众,是因为在科研试飞中,仅仅针对座舱、起落架等方面,试飞员就提出几百条改进建议,类似手柄、油门杆这样的部件,都是靠试飞员用橡皮泥一点一点把心中的感觉捏出来的。

李中华认为:这种“倔”,往往避免了重大试飞特情,挽救了价值上亿元的科研样机;这种“倔”,往往避免了设计缺陷,节省研制时间和数以亿计的研制资金;这种“倔”,往往拉近了平时与战时的距离,避免了未来战场上的被动吃亏。

2007年,因成功完成某型导弹系统研制试靶,空军某试飞大队集体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因在某新型战机飞机和发动机工程研制定型中作出重大贡献,张景亭、丁三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012年,因成功完成枭龙飞机定型试飞,王文江、梁万俊荣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给自己找“事”】

“我们多一分风险,装备就少一分隐患,打赢就多一分胜算”

8月上旬,中国某军用机场。晴空万里。

伴随着发动机震耳欲聋的轰鸣,一架正在跑道上滑行的新型国产战机猛然加速、拉高,直刺云霄。一小时后,战机成功着地,试飞员说:“感觉很好!”语气轻松得让人想不到每一次试飞都是“刀锋上的舞蹈”。

“失速尾旋”、“空中停车”、“最大过载”被国际飞行界划为死亡禁区的专业名词,却是试飞员经常面对的科目。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