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在少人问津中,跨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新兴交叉学科“植物文化研究”破土而出——

关注:挖掘植物背后的文化

2013年08月16日08:2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西安杜陵唐苑移植的古槐,一级古树,约植于汉代,移栽后元气大伤。

已经出版的“中国树木文化图考系列”丛书。

黄帝手植柏,胸径3.5米,树龄5000年,传为黄帝手植。

越是关系亲密的东西,往往越容易被忽略。

作为整个地球生命圈层基础的植物,似乎就是如此。

你可知道:大豆是古代祭祀祖先和天地的必需品,盛放豆子的容器是古代礼制中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你可知道:山东泰山中天门的“五大夫松”亲历了人类历史上为树封官规制的创立?北京城潭柘寺的“帝王树”见证了多少朝代的更迭?

挖掘植物背后的文化故事,抢救古树名木所承载的文化记忆——北京自然博物馆副馆长、中科院植物所博士冯广平研究团队,所乐此不疲的植物文化研究,意即在此。

专家点评

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中科院院士洪德元我国在认识和使用植物方面有着漫长的历史,以植物为载体的文化元素和文化事件浩如烟海,不可胜计,挖掘植物背后的文化故事,也是未来植物科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中科院院士王文采植物文化研究,是前瞻的,也是适时的。人类自觉地认识和驯化植物有近万年的历史,积累了大量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成果。这些成果需要科学地研究,认真地保护,使其成为未来发展的财富和动力源。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研究员:植物文化研究兼顾理论探索和应用实践,是植物学应用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有益探索。

下一页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