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在少人问津中,跨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新兴交叉学科“植物文化研究”破土而出——

关注:挖掘植物背后的文化

2013年08月16日08:2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⒉从古树名木开始

野外调查、挖掘整理,为后人保留“会呼吸的历史”

伴随着泱泱华夏数千年文明史,我国目前遗存下来的古树名木尚有100多万株。在冯广平看来,古树名木不啻于历史文化的“绿色名片”,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一种象征,是“会呼吸的历史”。

于是,研究者的目光聚焦于古树名木。他们选择文化遗产资源富集的北京周边、关中平原、河洛谷地、汾河谷地、鲁中山地、太湖周边、成渝平原及古徽州地区等代表性区域,开始实地野外调查。“要在还来得及的时候,赶快弄清和梳理这些珍贵的活文物所见证和记载的历史文化,为后人保留一份真正可靠的资料。” 

调查研究的成果,以“中国树木文化图考系列”丛书的形式陆续面世。目前已出版的包括:《北京皇家园林树木文化图考》、《秦汉上林苑植物图考》和《徽州树木文化图考》。其中,《北京皇家园林树木文化图考》重点介绍了北京皇家园林中的130余种常见树木,对每一种树木的地质时期的起源、植物学特征,以及其被选择作为药物、造园要素、诗词绘画题材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都作了深入的考证。《秦汉上林苑植物图考》则考证了世界已知最大的植物园——上林苑的植物类型,证明了许多原本野生的植物在秦汉时期就被选为风景园林植物。国际植物园协会主席贺善安研究员这样评价该书:“从浩繁的古籍文献中梳理出上林苑植物名称230个,通过艰苦的训诂和考据,考释出61科94属116种植物,并且以150多幅彩色图片和线条图展示植物的花果形态和细部特征。上林苑的植物面貌不再是语焉不详的描述,而是科学准确的展示。”

研究发现,许多古树成为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

位于陕西省中部黄陵县轩辕庙院内的“黄帝手植柏”,树高19米、胸径3.5米,相传为轩辕黄帝亲手所植,树龄一说5000年、一说3700年。七八个人都抱不住的这株巨柏,是目前全国少有的大柏树之一,被称为“柏树之王”、“世界柏树之父”。如今,它已然成为确证“炎黄子孙”民族身份的符号和寄托体。

山东泰山中天门的“五大夫松”,便亲历了人类历史上为树封官规制的创立。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登封台上返回途中遇到大雨,遂在此树下避雨。因其护驾有功,秦始皇将此树封为“五大夫”,即秦朝职官中的第九级爵位,相当于现在的副部级。明代张文在《题大夫松》中慨叹:“当时霸业灰飞尽,留得青青直如今。” 

“研究之后你会发现,每一棵名木的古枝绿叶间都留存着远古的青色。”包琰言语中满含感情,“很多景点都是因这种活文物而存在。只有你站在那些树面前,听它给你讲故事,你才能感受到背后文化的力量。如果没有树,那种穿越历史的厚重感恐怕要逊色许多。”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