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强调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积极扩大有效需求,着力推进转型升级,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据7月31日《人民日报》)
可以说,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十分复杂的情况下,在我国经济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对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做出重要部署,为经济社会发展“把脉定向”。其中提到“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九字方针,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稳增长”是前提。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始终是一个首要的任务。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7.6%,告别了以往10%的高速增长期。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注重质量、更加注重效益;另一方面表明经济增速开始回落,凸显经济下行压力在增大。这次政治局会议提出“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的目标,意味着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大起大落、防止经济增速下滑超出底线,是当前工作的一大重点。为此,这次会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清费减负、激发企业活力”等举措,就是要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在坚持防通胀的“上限”内,确保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不突破。
“调结构”是关键。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转型期,要增强经济后劲和活力,就必须坚持转方式、调结构不放松。上半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增长7.5%,正由以往高增长转入低速轨道;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分别为6.5%和9.2%,增速都比去年同期有所回落。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紧迫。这次会议提出“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推动新兴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等举措,就是要坚持把化解产能过剩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促改革”是动力。在当今中国,改革仍然是最大的红利,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最强的动力。人们注意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的态度更加坚定、力度更加强大、措施更加具体。尤其是在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推动财税金融改革等方面,出实招、重实效。这次会议提出“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深入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和环境价格改革,抓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等,表明在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有机统一的前提下,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的更大突破,着力解决影响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清除制约生产率提高的障碍,更多地靠市场力量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激活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
三分策略,七分执行。做好下半年的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这次政治局会议提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方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突出主题,贯穿主线,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扎实做好各方面工作,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