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上传一段视频,其中一名男子称“警察不打人,那养警察干吗”,并配文称该男子是苏州市信访局领导。该视频引起网友大量转发。昨天,苏州市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回应称,视频中男子确为该中心工作人员,并非领导,已责令其作深刻检查。(2013年7月2日京华时报)
“养警察不打人,那养警察干吗?”好一句雷人之语,好一个强盗逻辑。人民警察为人民,这是连三岁小孩都知道的常识。但是,为何在这位信访干部看来,养警察就是用来打人的。如此强盗逻辑,暴露出其扭曲的价值取向以及当地党群干群关系的紧张对立,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无论是人民警察,还是信访干部,都是人民群众的服务员。其手中的权力,都必须用来为人民服务,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侵害。但是,有些公权力拥有者,却将手中的权力用作施暴打人、作威作福的特权,信奉“老子天下第一”的腐朽思想,任凭权力膨胀、张狂。这样的公仆,不要也罢。道德是做人为官之本。因此,加强对从政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及权力观教育,一刻也不能放松。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应该是地方党委政府及其部门单位的神圣职责。群众有诉求,找到我们的信访部门,是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作为信访接待人员,必须耐心细致地做好纾解群众怨气工作,而不是三不来就叫上警察,并理直气壮地声称“警察不打人,那养警察干吗”。有了这种扭曲的民生观、群众观,不可能把信访稳定工作做好,也不可能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办好。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这不是挂在嘴上说说而已的,必须落实到每一位基层干部的实际工作中,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惠民安民,促进和谐。
做好群众工作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途径。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这对我们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提高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正在全党深入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作风建设,其目的也是为了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信访稳定工作,尤其需要转作风,杜绝粗暴的工作作风,提倡和风细雨式的工作方法。“养警察打人”,非但不能把群众工作做好,还会助长一些公务人员的官僚主义和野蛮作风。
警察打人,肯定不对。叫嚣“警察不打人,那养警察干吗”的官员更不可原谅。在其位,谋其政,担其责。对那些不在状态、不作为或乱作为的官员,必须严肃问责、严厉惩戒。在问责的问题上,简单的教育批评,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非领导干部也不是可以免于问责的理由。即便真的是普通工作人员所为,其分管领导以及单位的主要领导,也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将问责的板子轻打或打错,不但转不了作风,密切不了党群干群关系,老百姓也不会答应。
民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民心无影又无形,却是人间定盘星。得民心者,得天下。各级各地各部门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恪守务实为民清廉之责,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多为群众做一些雪中送炭的好事,少给群众心上添堵,才能巩固党的坚强领导核心地位,并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圆“中国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