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来自陇南灾后重建的报告——专访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

2013年05月12日18:41   来源:新华网甘肃频道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资料图片:甘肃省文县雨后山乡景色(5月5日摄)。 5月5日,位于甘肃省陇南市的文县境内普降小雨。小雨过后,山乡里云雾弥漫,山谷里人家若隐若现,一幅云蒸霞蔚的美景。 新华社记者 屠国玺 摄

精心呵护绿水青山 发展壮大生态旅游

【新华社记者】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是许多人对于陇南市的印象,陇南市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发挥这种生态环境的优势?

【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陇南属于长江流域,是亚热带向北温带气候的过渡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湿润,日照充裕,境内白龙江与秦岭、淮河一道并称为我国南北天然分界线,是甘肃森林覆盖面积最大、树种最多、植被最好的地区之一,生态地位重要。陇南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特别注重发挥生态优势。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陇南市在全社会倡导节能减排、勤俭节约的低碳生活方式,引导企业做好节能降耗工作,教育群众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注重使用新能源,推进绿色消费,使生态环境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陇南光热水资源充裕,具备发展特色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自然生长的树种达1300种,其中经济树种400多种,是甘肃唯一的油橄榄、茶叶、银杏等亚热带作物产地,花椒、油橄榄种植面积和产量为全国第一,核桃面积和产量居全省第一、全国第四,要进一步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经济林在生态建设方面的作用。

——在城乡建设中突出生态文明。陇南的城镇村庄大都依山傍水,我们要在保护好现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把城镇村庄绿化与国土绿化相结合,把市区绿化美化与周围各山头的园林绿化相结合,注重把园林设计当中的对景借景的手法灵活运用到城市建设上,进行绿化造景,并赋予文化内涵,逐步建成城中见绿的中心绿化,青山抱城的周边绿化,沿水、沿路、沿堤的带状型绿化体系,做到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使城镇尽快绿起来、美起来、靓起来。

【新华社记者】陇南市境内有不少旅游景点,但和周边的九寨沟、黄龙等景区相比,陇南市的景点名气略微小了一些,那么,如何才能让更多的人知道陇南、来陇南旅游?

【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陇南复杂的地形地貌,多样的气候类型,富集的生物资源,造就了官鹅沟、阳坝、万象洞、洋汤天池、三滩、云屏三峡等异彩纷呈的自然生态和优美壮丽的山水风光,陇南全市有开发价值的重点旅游景区20多个、景点800多个,旅游资源优势较为突出。我们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也正在科学开发利用,促进生态旅游业发展。

陇南处在兰州、西安、成都三角区域的中心位置,处在天水、宝鸡、广元、九寨沟旅游黄金线的衔接带上,是甘、陕、川三省旅游环线和联动发展的重要节点,西北-西南旅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加强景区景点建设,依托绿色生态、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三大旅游资源,全力建设官鹅沟、阳坝、天池、秦西垂陵园、鸡峰山五大精品景区,完善提升万象洞、哈达铺、西狭颂、晚霞湖四大名牌景区,积极培育三滩、云屏三峡等有发展潜力的景区,形成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甘肃省内叫得响的旅游拳头产品,以点带面,推动全市旅游开发整体上水平。

——高质量培育精品线路。依托九寨沟这一国际旅游品牌及其市场,加强区域旅游协作,巩固提升兰州—陇南—九寨沟、西安—天水—陇南—九寨沟两条过境黄金旅游线路;依托市内主要旅游景区景点,打造以官鹅沟—万象洞—洋汤天池—阳坝为主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热线和以秦西垂陵园—仇池山—西狭颂—杜甫草堂为主的历史文化观光旅游热线;培育宕昌哈达铺、两当兵变遗址等红色旅游和祁山武侯祠、阴平古道等古三国历史遗迹旅游两条成长型旅游线路;以陇南市区为中心,开发建设武都—万象洞—洋汤天池、武都—官鹅沟—哈达铺、武都—西狭颂—鸡峰山—阳坝、武都—西狭颂—鸡峰山—三滩、武都—晚霞湖—祁山武侯祠—秦西垂陵园5条旅游短线,使游客在陇南期间领略更多的陇南风光,使陇南的旅游资源更好地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加强宣传推介。充分运用媒体促销、节会促销、假日促销、广告促销等多种形式,加大全市旅游产品宣传力度,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立体式进行宣传推介,提高陇南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陇南、走进陇南。

(责编:乔业琼、杨媚)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