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建完成的陇南市康县阳坝镇宋沟村民居(2010年11月20日摄)。 新华社发 (王耀东 摄)
【新华社记者】陇南市是如何想办法克服这些困难,取得灾后重建成果的?
【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在这些特殊的困难面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深圳对口援建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陇南市委、市政府在夺取抗震救灾抢险应急重大胜利的基础上,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项目、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来抓,集全市之力扎实开展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顺利实现了三年灾后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
——认真落实中央和甘肃省的决策部署。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规划、科学重建的总体原则和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重建目标,对自然条件恶劣、地质灾害易发多发的村庄进行整村异地重建,优先启动损失最严重的乡村重建工作,针对不同地域、不同阶段、不同行业的重建分别提出了具体的推进办法。农村居民住房重建实行一村一策,区别不同区域和经济条件,调结构、控面积、保质量、降成本,更多地修建土木、砖木、平顶土木、砖混结构的住房;城镇居民住房重建与旧城改造、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安居住房建设、商住开发、旧城区卸载、新区安置、办公区集中建设等相结合,根据实际选择适合的重建模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项目重建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办大事,注重夯实发展基础;产业重建注重调整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突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综合经济实力。
——科学编制灾后重建规划。根据国务院和甘肃省灾后重建规划,我们通过深入调研,科学编制了灾后重建规划,包括1个总体规划和9个专项规划,对农村建设、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市场服务体系、防灾减灾、生态修复和土地利用等灾后恢复重建进行了详细规划。为了推动规划落实,陇南市制定出台了20多个指导性文件,为科学有序推进灾后重建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着力破解重建难题。针对灾后重建资金缺口较大的问题,多次向国家部委和甘肃省汇报争取资金,统筹安排和优化整合各类资金,合理安排使用中央重建包干基金,建立产业发展基金,整合使用扩大内需、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等各类资金,发挥了资金的最大效应;针对建材供应紧张的问题,落实贷款贴息、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新建和扩建水泥、砖瓦等建材企业,设立建材生产企业直销点,有效缓解了建材供求矛盾;针对灾后重建征地难题,对地域接近、功能相近的项目尽量整合建设,节约了土地资源;针对灾后重建项目多、物资多、投资大的实际,严格执行项目管理、资金管理、招标投标、质量管理和竣工验收制度,落实“集中统一管理,物资分户建账,现金一户一折,分步支取使用”的监管办法,确保了灾后重建资金物资的安全规范使用和灾后重建项目的顺利进行。
——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在灾后重建中,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选择重建方式、确定建筑风格,严格兑现灾后重建中央和甘肃省的补助款,为23万户困难群众落实贷款41亿元,积极组织乡村干部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帮互建活动,有效调动了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共克时艰、重建家园的积极性,按照县区到行业、部门到项目的原则,靠实了市县区领导、部门和重建领导小组各工作组的责任,建立了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实行领导干部联村帮建责任制,对11000户农村特困户实行由市县区领导和部门延伸到户的帮扶措施,加快了农村灾后重建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