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为考察研究三门峡春天置业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的“印象黄河”项目,河南陕县考察组一行七人前往福建武夷山考察“印象大红袍”项目。为参加4月7日早上的会议,考察组连夜返回。4月7日0点40分,在河南新密市密州大道与嵩山大道交叉路口西500米处发生车祸,该县政协主席、政法委书记等六人遇难。(人民网)
官员在车祸中遭遇不幸,本是一条平常的事故信息,出人意料,这条“新闻性”并不强的消息却引起了网民热议。在事故发生后不到24小时,新浪微博“@头条新闻”关于事故的微博转发和评论数将近1.2万,新浪网单条新闻的回复量更是超过11万。
“苍天有时候也是有眼的,不都说天堂是最美好的嘛,领导先去了。”“又少了六个贪官,坏事做绝,活该变鬼。”“**人民发来贺电”……大家不管遇难的官员有没有劣迹,也不论他们是去因公考察还是个人旅游,只要他们是官员序列,就是“死有余辜”,对他们的不幸没有丝毫同情恻隐之心。甚至有知名网站一度将这条新闻放置在娱乐版块。什么叫“幸灾乐祸”?这就是最清晰的解释。
河南陕县的这次事件并非个案。此前, 四川开江县三名官员因进入煤矿一氧化碳中毒身亡,而网友却以“今天是个好日子”、“向煤窑致以最高敬意”等帖子对死者表示“追悼”;吉林抚松县四名官员因车祸遇难,网上便出现了“公车私用的下场”、“又有几个官位腾出来了"等评论。同时,我们也看到,广大网民并没有盲目到谁死了都“发来贺电”的地步。前不久辽宁不足周岁婴儿被杀害引发网民对犯罪分子的愤怒,长沙一女生不慎坠入下水管道,网民点起蜡烛共同为她守望。类似的事故中,为什么“民死示哀”,“官死致贺”?值得我们深思
面对数量如潮的网民恶评,我们能说这些就代表了真实民意么?但如果无视如此大规模的网络“狂欢”,就如同埋头于沙子里的鸵鸟。对此,我愿意把它理解为网民在长期压抑后的爆发性报复。矛盾积累已久,在充斥网络的城管打人、官员贪腐、“我爸是李刚”等事件背后,网民只能一味抱怨、谩骂。这回终于碰上官员考察回程遇难的消息,不需要了解事实真相,也不管青红皂白,幸灾乐祸的取笑和?昂氐纭彼坪踝睢敖馄绷恕?
事故发生在清明小长假的最后一天,许多人便将这次考察臆断为公费旅游。可以想象,不论将“河南陕县”置换成任何地方,也不论将“考察旅游”换成任何缘由,反应都一样。大众对官员集体发泄不满和怨气,无论谁在这个群体之中,也不分辨这个群体具体个人的功过是非,即便对你一无所知,即便远隔千里素无往来,网民依然乐于“享用”事故带来的“娱乐盛宴”,而不顾及事件本身。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灾难的伤害和和悲剧的痛苦不因当事人的职业而有丝毫增减。关注新闻事件本身的价值远大于无依据的猜度与取乐。对生命的敬畏是文明社会应有的道德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