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关于开创工会外事工作新局面的问题。
坚持工会发展道路,不仅要体现在国内工作中,也要体现在工会外事工作上。工会外事工作是我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国工会是党领导的重要人民团体,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工会在对外交往中必须坚持学习不照搬、借鉴不接轨的原则,坚持中国工会的性质、特点,努力开创工会外事工作新局面。
当前工会外事工作新局面来之不易。世纪之初,伴随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产品、劳务等的输出和企业海外投资不断增多。西方敌对势力不愿看到中国崛起,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权等各个领域,千方百计地遏制我们,阻碍和延缓我国发展。一些西方国家工会也在各种场合大肆指责中国劳工状况,攻击中国工会不维护工人利益,在国际工运事务中处心积虑地挤压我们的空间,使我们长期被排斥在国际劳工组织工人正理事席位之外。对此,工会的一些老领导、老同志都迫切希望扭转这种被动局面。针对这种情况,工会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工会工作全局,及时调整工会外事工作思路,确立“独立自主、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加强合作、增进友谊”的外事工作方针,制定正确的应对策略。首先做好国内的工作,赢得广大职工的拥护和支持,为打开外事工作局面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加强与各国、地区工会和国际工会组织的交流、交往、合作,增进理解,争取支持。特别是创办“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主动作为、广交朋友,打造我们自己的对外交往舞台,宣传我国的发展成就、宣传我国工会工作的成绩,发挥中国工会作用,积极推动国际工运新秩序的建立。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扭转了长期以来的被动局面,中国工会国际影响不断扩大,国际地位显著提升,目前已与400多个国外工会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尤其在2011年第100届国际劳工大会上,中国工会代表首次高票当选国际劳工组织理事会工人正理事,实现了自1983年中国恢复参与国际劳工组织活动以来的突破。
工会外事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是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胡锦涛、习近平、吴邦国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出席“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接见与会代表,发表致辞,阐述中国政府关心工人阶级、支持工会组织的鲜明立场,阐述中国政府通过立法和有效措施保护职工权益的积极态度,使国际工会组织、各国工会领导人清楚看到了中国党和政府对工会的高度重视。实践证明,工会外事工作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工会发展道路,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当前,工会外事工作已进入一个新的调整时期,工会要珍惜已有成果,着眼于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工会全局工作,重视对国际工运形势的研判,及时把握国际工运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探索参与国际工运事务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放松、不懈怠,坚持走自己的路,推动形成公正合理、民主和谐的国际工运新秩序。
三、努力推动工会重点工作的创新发展
实现党的十八大确立的目标任务,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坚持以往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继续抓好重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积极破解工作难题,不断推动工会整体工作迈上新台阶。
在坚持工会发展道路方面,要按照中央要求,将工会发展道路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背景下进行深入研究,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我国工人运动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和根本保障,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对工会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从历史逻辑、现实要求、理论渊源上加深对两者关系的理解。努力挖掘工会发展道路所蕴含的富有时代特点的新思想、新观点、新实践,总结提炼基层创新经验,彰显其创造活力和理论价值。加深理解我国工会与西方工会的本质区别,市场经济条件下与计划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的联系与区别,在对比研究中揭示工会发展道路的特点优势及其强大生命力。正确看待在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伟大进程中,坚持工会发展道路,对于坚持职工群众主体地位的重大意义,深化对工人阶级历史使命及地位作用的认识,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贯彻落实。紧密结合工会工作实际,在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同时,不断增强对工会发展道路的自觉自信,提高抗干扰、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加大工会理论研究力度,重点研究工会发展道路的理论与实践,丰富完善工会发展道路理论体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工运理论的应用,着眼于破解前进道路上遇到的新问题,把理论思考与推进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会体制创新、工作创新,努力使工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在团结动员广大职工推动科学发展方面,要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增强竞赛的针对性、实效性,努力创造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标准,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进一步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积极倡导通过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创造财富、创造国家和人民的美好未来。要树立具有时代性的、在实际劳动工作中产生的、广大职工支持和拥护的典型,职工群众学得了、赶得上,拉近劳模和职工群众的距离,增强劳模精神对职工群众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要引导广大职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努力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全体职工的共同追求;顺应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形势,加强职工技术技能培训,培养高技能人才,建立完善职工成长成才机制,努力培育大批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高素质职工。
在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要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建设性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参与社会领域立法和劳动立法,推动健全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紧紧抓住劳动合同、集体合同、职代会三个关键环节,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深入探索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新途径新方法。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引导企业经营者树立依靠职工办企业的理念,增强职工做企业发展主人的意识,共同促进企业发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普遍建立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创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完善劳动争议预防、预警、调处、援助一体化机制,强化基层信息网络,增强信息灵敏度,提高反应速度,主动协调劳动关系、积极化解劳动纠纷,健全完善保障劳动关系和谐的各项制度。
在保障和改善职工群众生活方面,要加强工会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努力帮助职工群众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积极参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促进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积极推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保障职工群众社会权益;加强工会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努力维护职工群众安全健康权益。要推动整合政府各部门、社会各方面的帮扶资源,更加自觉、主动地维护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农民工、劳务派遣工的就业再就业、工资收入、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卫生等合法权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送温暖和帮扶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扩大工会送温暖和帮扶工作的覆盖面、丰富帮扶内容,完善帮扶方式,建立长效机制,努力解决困难职工群众实际问题,推动工会送温暖和帮扶工作进一步融入中国特色社会管理格局,使之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方面,要按照中央部署,结合工会工作特点,在工会系统党员干部中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在职工群众工作中的主导地位,体现做职工群众工作的主体作用,深化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活动,健全联系基层、服务职工的长效机制。要继续把工会组建和会员发展作为重要工作,注重吸收知识分子加入工会,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把职工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要加强基层工会建设,把更多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到基层,激发基层工会活力,更加重视发挥区域性(行业性)工会作用,提高工会工作社会化水平,增强服务职工的能力。要注意研究如何承担从政府转移出来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问题,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工作,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媒体等领域的工会工作,扩大工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