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高层动态

王兆国在全总十五届七次执委会议上的讲话

(二O一三年二月二十八日)
2013年03月01日14:12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二、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工会发展道路,把握这条道路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理论,必须深刻理解形成这条道路、坚持这条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进一步加深对这条道路探索形成过程中一些重大问题的认识,使广大工会干部的头脑更加清醒、立场更加坚定、态度更加积极、行动更加坚决,切实增强对这条道路的自觉自信。

工会发展道路是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探索形成的,是工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30多年中,各级工会坚决贯彻党中央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国情会情,继承发扬中国工会80多年的光荣传统、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成功经验,把马克思主义工运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会工作具体实际紧密结合,深入调研、总结经验,理性思考、大胆实践,始终坚持走自己的路,最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制度,职工利益由国家政策调整,劳动者内部利益差距不大。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建立起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结构深刻改变,劳动用工制度发生很大变化;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大锅饭”被打破,职工群众之间的利益差距逐步扩大。这些都给工会工作领域、对象、内容、方式等带来很大影响,对工会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工会从当时的情况出发,先后确立了维护、建设、参与、教育的新时期工会四项社会职能,明确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等,这都是对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的工会发展道路的积极探索。

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潮相互激荡。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劳动关系深刻变动,职工队伍深刻变化,出现了大量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国有企业三年脱困、大批国有企业转制,给工会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当时的情况,一是三千多万下岗职工丧失了工作岗位,原基本工资得不到有效保障,也享受不到社保,由于年龄、技能等原因又很难实现再就业,解决他们面临的生产生活问题更加突出地摆在工会面前。二是国有、集体企业数量迅速减少,外资和港澳台资企业、私营企业等大量涌现,这些企业中大多数没有工会组织,也没有党的组织。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组建工会、发展会员,如何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工会缺乏经验,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工作成为一大薄弱环节。三是公有制企业职工数量日益减少,非公有制企业职工逐渐成为职工队伍主体;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向城镇转移,当时农民工总量超过了1亿人(现在已达2.68亿人),成为工人阶级的新鲜血液和重要组成部分;职工队伍内部也开始形成不同的利益群体,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的思想观念日趋多元,职工群众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四是工会自身也面临着不少突出问题。在国企改制过程中,大量工会组织被撤销、合并,会员流失,农民工、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很多又没有组织到工会中来,工会对职工的覆盖面下降;由于工会组织断层、工作断线、会员流失,工会经费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收缴经费成为各级工会一项很艰巨的任务,导致工会上下级矛盾突出,各方面工作难以开展。面对这些复杂情况,工会不少同志都很焦虑,同时又积极主动地向党政反映困难,坚守岗位、努力工作,希望能拿出有效办法来破解难题,走出困境。但一些工会干部中,对工会怎样坚持党的领导,怎样开展维权工作,还要不要开展劳动竞赛,如何提高职工技术技能等问题,也出现了模糊认识。

总之,由于对大规模疾风暴雨式的国企改革缺乏充分思想准备,改制企业各自为政,对待职工权益和企业工会各搞一套,维护职工权益的法律规定又不健全,职工利益受到很大影响,工会工作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沿袭计划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的路子解决不了这些问题,采用西方工会的模式不符合中国国情,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中国工会到底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什么方向发展的根本性问题。面对这一关系中国工运事业前途命运的重大时代课题,各级工会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当代我国工人运动的主题,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在前几届工会工作不懈探索的基础上,以开展“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大调研为契机,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摸清问题、厘清思路、明确办法。在过去提出的突出工会维护职能基础上,又鲜明地提出了把维护贯穿于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积极参与、大力帮扶全过程的思路,即,把强调维护基本职责具体化到“四维护”;确立了“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工会维权观,“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企业工会工作原则,明确了农民工是工人阶级的新生力量、是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目标等。同时,各级工会按照党中央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工作;深化劳动竞赛,做好劳模工作;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提高职工素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开展送温暖活动,加强帮扶中心建设;推动工会经费收缴和使用的改革,发展壮大工会资产;加强工会外事工作,搭建对外交流平台等,创造了许多成功做法和新鲜经验。在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经过逐步概括、提炼,最终明确了工会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这就是:坚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坚持工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坚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坚持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劳动法律,坚持推动形成国际工运新秩序,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工会发展道路就是这样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规律、破解前进道路上面临的新挑战过程中形成的。这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是对各种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解答,是实践探索的结果、集体智慧的结晶、共同奋斗的成果。

我们把握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就要清晰地认识到其产生的背景,还需要深刻理解这条道路形成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责编:杨丽娜(实习)、常雪梅)


相关专题
· 国内活动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