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海外版记者新春走基层

回乡偶书(一)

2013年02月21日09:0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宁海:“马上办”巧治“机关病”

记者  张意轩

春节期间,随先生到浙江宁海过年,与几个新闻同行聊天。

“宁海有个‘百姓事马上办’,还真顶事儿。”

“跟2011年媒体热议的山东济宁‘马上就办办公室’一样吗?县里搞这个不会是作秀吧。”

“不是作秀,不信你去看看。跟山东的主旨类似,但形式别具一格。”

出于好奇,决定一探究竟——

点开“宁海新闻网”的“百姓事马上办”,百姓反映的问题一览无余,内容有投诉政府不作为、乱作为的,有举报老板欠薪、黑作坊的,也有治堵、教改等建议……每一位百姓的诉求都有“责任部门”对应处理,“状态”显示“处理”或“正在处理”,最末一列还显示当事人的评价。“百姓事马上办”网页显示,日期从2011年5月至今,从未间断过。

点进县住建局的专题页看到,一名网友1月15日举报有人在河边倾倒建筑垃圾、丢弃死猪,致使河水泛黄,希望有关部门管一管。1月18日,县住建局回复到,“经与投诉人取得联系,明确地点后前往,现该处死猪已被清理”。该网友于24日做了“满意”的评价。同是县住建局,在处理1月23日网友“天景园”投诉物业服务不当时,尽管“物业服务中心已与业主沟通解决”,但是仍然收获“不满意”的评价。

“像宁海这样敢于网上亮‘家丑’的,还是不多的。凡是能上网的地方,都能看到宁海人的烦恼、矛盾与思考。”同行表示。

是什么力量让“踢皮球”现象减少,是什么机制保证职能部门全面参与,若问题没有“马上办”会对部门产生什么影响?带着疑问,记者找到了春节值班的县委宣传部部长王建云。

据介绍,“百姓事马上办”是县纪委效能办与宁海新闻中心联合主办的,力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2011年6月,新平台开始运行,所有来信、来电、来访、发帖的百姓诉求都呈现在该平台上。每个职能部门有一个分管领导和一名工作人员与其对接,对百姓诉求限5日内回复和办结,办结后会有手机提醒将结果呈送给诉求人和受理部门。若问题碰到拖办,就会接到纪委的“催办单”,当地媒体就会跟进报道监督,百姓的评价也将计入部门考核。考核不达标,将扣减部门全员绩效工资,还影响部门年度排名。

“谁工作不力,影响部门其他人的收入,个人压力很大;年度排名落后,部门领导压力就大。”县宣传部相关负责人道出了职能部门重视该平台的原因。

宁海新闻中心副总编辑侯德勇说:“如果不解决问题,不仅这条帖子会一直挂在网上,紧接着就有新闻报道要登出来,对职能部门来说,社会压力不小。”

对宁海群众来说,“百姓事马上办”成了“有求必应”的代名词。截至今年1月底,“百姓事马上办”共受理群众各类咨询和投诉12327件,帮助解决群众实际问题6000多个,群众满意度高达95%,同时全县信访发生率则出现明显下降。

王建云表示,许多官员将舆论监督视为“找麻烦”,其实舆论监督是政府治理的重要工具。对宁海县来说,“百姓事马上办”将来不仅是舆论引导的工具而且还是各职能部门的行政主战场之一。

2月16日,节后上班第一天。记者在2月7日一条讨薪求助帖后看到该县深甽镇的回复:“所反映问题已解决。”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杨丽娜(实习)、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