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海外版记者新春走基层

回乡偶书(一)

2013年02月21日09:0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天津:那些人,那些地儿,那些变化

记者  严  冰

一座城市如果与你的任何经历无关或是没有任何朋友,那么,你对这座城市的感情就会大打折扣。天津,对于我,则不然,因为,这里虽然既不是我的祖籍地,也不是我的出生地,但我在这里度过了少年时光。

儿时居住的楼后,有一条大河,听郭兰英唱“一条大河波浪宽”时,我总是想到这条河。后来读了书才知道,这条河和长江黄河一样著名,是借着鬼斧神工人工开凿的大运河的一部分,叫北运河,是旧时南粮北运的漕运通道,著名作家刘绍棠以运河两岸的风土人情为背景创作了《蒲柳人家》等不少文学作品。我生活的上个世纪70年代,早已不见漕运的帆影,但河上一座年久失修的吊桥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桥上的木板已经斑驳脱落,走在上面,望着桥下晃动的河面,总是让人胆战心惊!

今年大年初五,我就是沿着这条河回到了既陌生又熟悉的第二故乡。

回乡之缘起自小学同学的聚会。一见面,同学克勤就指着我问:“这是谁呀?”听到别的同学的回答,他竟然喊着我的名字吃惊地大叫起来。这就是久别重逢的惊喜!因为这些年我虽然多次回来,陆陆续续见了不少同学,但克勤还是第一次见。时隔32年,正是:“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见面聊起儿时一起玩的游戏:骑马打仗、撞拐、弹球、烟盒、纸宝、糖纸……虽不登大雅之堂,却也趣味无穷。

聚会的地点就选在同学小海开的酒楼。儿时,小海兄弟姐妹4个,全靠父亲一个人34元的工资,生活拮据,我亲眼看到他,一碗米饭,倒点酱油,开水一泡,就是一顿饭,如今自己开起了大酒楼,真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了。

教数学的马老师也赶来了,当时的大小伙子,如今已是年过花甲的老人,精神依然是当年在课堂上那么健朗。儿子在北京中关村找了个好工作,如今就盼着抱孙子了。我的母校二号路小学如今是趋之若鹜的好学校,据说择校费颇为不菲。当年开门办学、建校劳动,为贫下中农打算盘,拾粪拾旧钢铁等活动,带着时代的印记,给我留下了深刻记忆。

小学同学从事的职业很杂,有区环保局干部、街道办事处书记、警察等基层公务员,有央企中层领导、车间主任,有医生、教师,有个体老板、厨师,不论职务高低、境遇如何,“发小”永远是“发小”,谁求到谁,办事不用送礼。

推杯换盏之间,觥筹交错之际,多年或多日不见的拘束不见了,谈起儿时的好时光,欢声笑语,激情洋溢……

沧桑带给人们的除了生活改善的喜悦外,也附带着岁月流逝的怅惘,就像那条河。令人胆战心惊的吊桥不见了,换成了崭新的梁桥,可总觉得少了点味道。还有,河水也不如儿时干净,那时夏天,北运河就是我们的游泳池,可现在,没人敢下河游泳了。

重逢倍觉短暂,分手时不禁想起父亲年轻时在北运河留下的诗:“历史像滚滚的长河,一泻千里,前人走过的路,只留下脚印。你,要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用自己生命的火花,照亮那滚滚向前的历史。”人到中年,人生过半,想做的事还很多,离长辈的期待还很远,大家以此共勉,相约明年再见!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杨丽娜(实习)、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