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人民日报》刊载了“求证”栏目记者采访辽宁省东港市所属的丹东市委组织部门、当地群众、董海涛本人以及她的同事的详细调查报道,调查结论是:1982年出生的美女董海涛,个人条件符合标准,选拔程序合规。22日,《人民日报》再次求证,证明董海涛在笔试中考了101分,在5名非中共党员干部中并列第三,比本组别的最后一名高9分,并非网友松说的“董海涛的笔试成绩排名倒数第一”。
综观这件事,1982年出生的董海涛被提拔为东港市副市长引发各种猜想的主要原因是“升得太快”,还有董海涛被贴上的一些年轻干部身上常有的标签:“80后”、“美女”,这些标签本也是事实,但如果仅因为“年轻、漂亮”就不断臆想,不愿乐见其“升得快”的话,不但会让公开公平的选拔程序在公众眼中蒙上了一层迷雾,更严重的是这些臆想会成为阻碍年轻人发展进步的“天花板”,实属不该。
“80后”是独特的一代或者是被认为独特的一代,在80后这一代人身上具有鲜明的改革开放带来的彰显个性的时代烙印。早些年,大众都觉得“80后”还很稚气,但时不我待,如今,“80后”已经步入而立之年了。古语云:“三十而立”,如果这一代人在当前这样一个发展的时代,努力复兴的时代,都还不能在各种领域冒尖,挑起担子,那么,我们会不会又觉得他们是“垮掉的一代”?
80后的董海涛,被贴上“美女”的标签,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加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进步非关美丽,这不该成为影响她进步也不会成为促使她进步的理由。从简历可以看出,漂亮的董海涛并不是不学无术,她1999年到2003年在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就读,获大学本科学历和文学学士学位;2007年3月到2009年8月在韩国新罗大学英文学专业学习,获文学硕士学位,其硕士学历学位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董海涛也不是没有工作经验和群众基础,她的以前同事讲:“她2008年评为助理研究员享受正科待遇”,“任办公室主任工作没出过任何纰漏”;丹东市民说:“公选的演讲在电视上看了,董海涛的实力大家有目共睹”;组织人事部门讲:“考察了15个同事,14人给她打了优秀”。通过选拔,符合程序,她被提拔了,我们应该高兴和给予应有的鼓励,毕竟,一个时代有了接班人。年轻人被重用了,出路宽了,是个好的趋势。
董海涛笔试成绩在全体成绩排名中不是最好的,但是属于入围的,另外她不是中共党员,演讲4进3,常委会票决3进2,最终胜出。这是实力的体现,同时,也体现了我国当前选拔任用干部的的公开透明和公平公正。培养选拔非中共党员干部,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早在十七大的政治报告中就曾指出,要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更好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董海涛,只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每一代人都曾年轻过,我们应该通过这样一个例子,鼓励年轻人更加奋发有为,努力拼搏,争取早日成才,早日挑起重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