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岁末,是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最后冲刺阶段,也是各种检查评比最多、最繁忙的时期。近日,在广西一个山区市采访时,记者发现一位副市长满脸都是倦容。原以为他生病了,他苦笑着摇摇头:病倒没生,但今天一连赶了5个会,还要赶3场接待,实在太累了。(据人民网)
内蒙古副县长刚从“一天陪洗8次温泉”的接待泥潭中解脱不久,今又现副市长“一天赶5个会、3场接待”。“无休止接待”在年终各类考核、验收、评审中的大环境中又有抬头之势,为何基层苦于、恼于而又不得不承载着山一样的接待压力?笔者认为还是在于个别官员权力过大,过于集中导致。
现行官场情况,多数上级部门领导手握实权。只要权力稍稍疏于监督,拍脑袋的决策就会出现。即使没有明确任凭主观臆想做决策,也会通过别的方法“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而发展地方经济,一个重要的渠道就在于取得上级部门政策、资金、项目的支持。由此之间,接待之说应运而生。比起花点银子把上级官员伺候好了,服务舒服了,就会取得项目、资金支持,花这点小钱接待服务可谓是轻松省事、一本万利,基层又何乐而不为呢?!
如何才能禁止、杜绝这样的接待服务,关键在于紧抓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中央颁布的“八项规定”: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从点滴作风抓起,让党风、政风刮起,让“阴风”、“邪风”、接待风休止,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基层干部的接待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