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发现·角落里的中国:我的基层行,一路向西

2013年01月04日09:0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甘肃靖远

  这里的孩子更需要梦想

  高青山

  高青山,男,23岁,湖南桃江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读研究生。2011年8月—2012年7月,在靖远支教一年  

  支教前后,我一直问自己:在大西北的这一年,会带来怎样的改变?对于大西北,也许我一年的工作带来的改变很小,但这也已经足够让我自豪。

  到甘肃省靖远县后,我被分派到靖远四中,教高二生物课。靖远四中是县里4所全日制高中最特殊的一所:九成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家庭状况普遍不好。

  我们几个志愿者就住在教学楼旁一个小房子里,平时总有不少孩子来找我们谈心。有一个来自偏远乡的孩子,听我偶尔提到大学生活之后,平时不怎么敢说话的他鼓起勇气找到我:“老师,我好想去北京上大学,但我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都比不过城里人,因为我们乡里娃底子差。”灰心的语气,让人难过。我认真告诉他,老师自己也是从一个农村娃考上大学的,老师就觉得自己不比城里人差,人的命运从来都是自己掌握。我和他分享了自己当年学习高中英语和数学的方法,帮他提高成绩,等到我支教离开前,他已经是班上前十名了。临行时给我的留言中,他写道:“老师,理想是你给的,这辈子都忘不了。”

  在校园里,我经常跟学生们一起踢球、跑步,和他们聊大学生活的点滴,和他们分享理想和成长经历。我们的感情越来越深。回北京前的那几天,每天都会发现孩子们放在门口的小礼物,有自家地里摘的青豌豆,有粽子和酿皮……离开的前一天,我来到每个班的教室,给每个人都送了一张印有外经贸大校园图片的明信片,告诉孩子们,这是一个约定,一个有关大学和梦想的约定。

  不仅孩子们,这里的乡亲也很可爱。去年年底时,我被邀请到一个班级参加家长会。我与其中一个同学的父亲握了手,他的手粗糙得惊人,十分有力。虽然方言难懂,但他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印在了我心底,他说,无论自己多苦,他也要让孩子走出去;他说,西北人虽然不富有,但是每个人都不缺志气。听着他的话,我觉得能有机会来到这片土地,结识这些人,是人生多么难得的馈赠。

  如今对我来说,西部已经不再只是地图上的一个区域,而是深植于脑海中的一个印记。祖国的壮美西部,广袤静谧,她等着每一位热忱的青年建设者。

(责编:吴思瑶(实习)、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