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下交流管道阻塞
无论是哪一类的政权,如君主专制、贵族政治,乃至民主政治,都有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这两者的意见必须能互相交流。统治者发号施令要能为被统治者所接受,而被统治者要将他们的意见反映给统治者,让统治者的决策不至于背离大多数人的利益。在任何一种政治形态之下,上下的交流管道都应该要畅通。然而在君主政治之下,上下交流管道非常容易阻塞,因为:
(一)君主生活在封闭生活环境中,对外少有接触,所以对外界民生情形全然不了解。我们可举一个例子,唐德宗时,宦官为了采购宫中所需的各种生活用品,诸如柴米油盐等,每天出宫门外的长安城中采购。然而他们实际上只付很少的钱而不按一般物价交易,随意出价强买强卖,甚至根本不出钱就把物资带回宫中,等于是变相的强盗抢劫。白居易曾写过一首名诗《卖炭翁》来描述卖炭老人被宦官们强买剥削后的可怜处境:“一车炭,千余斤,官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当时这种宦官到长安城中巧取豪夺的采购情形称为“宫市”。宫市当然是种弊端,对长安城的生意人造成莫大损失。许多朝臣因此便上奏章给唐德宗要求废除宫市。唐德宗看了这些朝臣们所反映的意见,便问宦官的领袖还有身边的宰相:要不要废除宫市呢?结果宦官的领袖竟然说:长安有数万人靠着宫市过活,如果取消宫市,长安数万人将无以维生。这话在我们一般人听起来都觉得不通,可是唐德宗不了解外界的情形,心想既然是做生意,那商人无生意可做当然不能过日子,于是就没有废除宫市,宫市之弊照样下去,这就是因为唐德宗在闭塞的生活环境下不了解外面的情景,其上下交流管道实际上非常阻塞所造成。
(二)君主的权威心理也会造成上下交流管道的阻塞。君主为了维持其全国最高领袖也是最大家长的君父权威,虽有时偶尔会刻意表现出爱民如子的行为,但心中总会认为“我做家长的又何必听儿子的话”而自以为是。中国古代有诤谏,即是大臣们会将不同的意见上奏章给君主,来纠正君主的一些过失,这实际上是将下情往上达的极少数管道之一,然而君主往往是很难纳谏的,亦即君主不喜欢这些下情上来给他看,这就是权威心态使然。
这种权威心理往往使上下交流管道阻塞,这种阻塞对于政权维持非常不利,因为下情不能上达,于是民间不满的情绪会越发累积升高,但上位的君主却仍浑然不知我行我素,若有天到达民意不满的临界点时,便会一发不可收拾,动乱便会随之而来,而动乱就是政权覆亡的前兆。所以上下交流管道的阻塞,对政权来说实际上非常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