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草根”组织动起来:善用民间的力量解决问题
“你们来得真及时!”汕头市潮南区陈店镇副镇长动情地说。在国道完全疏通、水电恢复正常的第一天,由团中山市委、中山市青年自组织联盟紧急募集的1801包大米,顺利送到灾区。
8月14日,受强台风“尤特”及其残留云系影响,50年罕见的特大暴雨吞噬着汕头、揭阳两地,数以百万计的群众受灾。8月23日,团中山市委与灾区团组织取得联系,了解到灾区紧缺大米的情况,第一时间联系该市青年自组织联盟,由联盟理事单位自主发起活动,募集救灾物资。
“灾情紧急,同胞挨饿,团有号召,马上行动。”这是参与这次救灾行动的社会组织骨干若谷(网名)的一句总结。8月23日,清风自游人公益服务中心发起“清风善粮”救灾行动,越野e族中山中队也推出“e包米”救灾项目。通过会员网络、QQ群、微博微信、本地媒体的宣传,两天内,认捐大米超过1.8万斤。“有几包米是远在美国的朋友捐的,连汕头的朋友都向我们认捐了200包!”联盟副秘书长阳光(网名)自豪地说。
与此同时,团中山市委联系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单位粤通物流,提供免费运输服务。8月27日,满载爱心的车队从中山出发,自组织联盟4名代表也奔赴灾区,负责物资的跟踪和交付。8月28日,大米顺利送到汕头市潮南区陈店镇溪口村和揭阳市揭西县,1801户居民直接受惠。
这一次救灾行动,只用了6天。响应迅速,一直都是青年自组织联盟的特色。2010年4月西南大旱,联盟仅用3天组织了赈灾筹款晚会,募集善款19.2万元;2010年4月,玉树地震后不到3天,联盟已启程赴西宁,建立临时协调中心。这个成立于2010年的“组织”,由团中山市委发起,17个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加盟”,覆盖青年11.7万人。各个社会组织既凝聚在一起,又各自独立,充分的自由空间,扁平的组织架构,让这个庞大的联盟充满活力。
另一方面,专业更是联盟“天赋”的优势。17个理事单位都是以共同兴趣为纽带的青年社会组织,其中不乏“身怀绝技的民间高手”。“西南旱灾的时候,怎么把水运过去是个很大的问题。他们长期开展户外运动,知道用水袋的方式,可以降低成本。整个救灾行动,从筹款到运输、发放,都是他们自己实施。后来在广西捐建的水窖,也是由他们验收。”联盟秘书长温镕庆介绍。
联盟的社会组织大多数没有注册登记,与共青团走到一起,与其他社会组织团结在一起,让他们感觉“找到了组织”。而这些来自民间的青年自组织,成为共青团凝聚青年的新阵地、新枢纽。团中山市委书记丁凯说:“由机关干部动员社会青年的间接模式,向青年社会组织动员年轻人的直接模式转变,在社会服务和社会活动中,让社会组织自主运作,发挥青年社会领袖的吸引力,激发民间的力量。”这正是团中山市委探索“社会化动员”模式的一种尝试。
![]() |
相关专题 |
· 中国共青团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