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大學、遼寧省、團組織凝聚力建設、優化組織制度加強組織管理、學生組織與模式創新、科學、規范、創新組織
為增強基層團組織的凝聚力和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團組織的覆蓋面,使團組織更有效的發揮教育、引導、服務、維護青年的作用,把團建創新作為基層團組織的重中之重,我校積極探索新時期加強團建創新的新方法、新途徑,創造適應時代要求、符合青年學生特點的新組織、新體系、新模式,在為廣大青年做好服務的同時不斷鞏固和擴大共青團組織的凝聚力。
一、 背景與起因
新形勢下,隨著信息化對青年生活方式、行為方式、思維方式的日益影響以及高校教育教學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的價值觀、活動方式發生了變化,共青團工作面臨新的挑戰。這就要求團的組織形式和活動形式適應這種變化。在這種形勢下,學校在團組織設置方式、管理模式、運行機制等方面進行了許多有益的嘗試,依托學生會、學生社團等學生組織建團,積極探索新的基層團組織設置形式,完善運作機制,更好地吸引、凝聚青年團員學生。
(一)團組織設置缺乏科學性、規范性、創新性。
基層團的組織建設創新是團建創新中最緊迫、最重要的方面。目前,大多基層團組織的機構較為冗雜,部門設置沒有結合當下的時代背景,缺乏一定的合理性。部門內人員分工不科學,隊伍建設缺乏嚴格的選拔、考核、獎懲制度,不利於團組織更好地發揮凝聚作用。
(二)學生組織工作缺乏民主性、體系性、活動單一化。
近年來,學生組織的民主建設工作逐漸鋪開,但民主化多停留在形勢民主,實質民主在學生工作中鋪開較為緩慢,學生自主參與管理的渠道和方式還有待完善。學生組織工作沒有形成模式化,體系化,開展的活動內容較為單一,形式不夠新穎,導致工作效果不明顯。
(三)社團管理不夠細化、體系不夠制度化。
社團作為繁榮校園文化的最有效的載體,也作為學校最龐大的學生團體,分類別的聚集著不同興趣愛好的青年團體。然而目前,各基層團組織對於社團的管理較為鬆散,沒有制定明確的規章制度。其管理模式較為單一、程序較為復雜、已經無法適應正在逐漸壯大的社團,導致社團在搭建平台的過程中出現一定的障礙。
二、做法與成效
(一)完善組織設置,規范學生干部培養機制
遼寧大學團委根據《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章程》中的相關規定,在學校黨委領導下,緊隨高等教育發展步伐特別是青年學生思想、學習、生活等多層次需求的變化,結合多校區學生管理的實際情況,對學生會基本組織設置和管理體系建設等方面的指導開展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基本形成了設置科學、選拔規范、管理有序的良好發展局面。
1.科學設置學生會組織機構,創新交互性管理模式,夯實組織建設的制度基礎。
根據全國學聯對高校學生會組織提出的“按需設置、合理優化、精簡高效”原則,遼寧大學學生會突破了由主席團和若干傳統部門組成的平面橫向組織架構,在學生會主席團(其中主席一名,副主席6人)下設涉及學生學習培訓、文化生活、就業服務、創新創業等各領域的委員會7個,並聘任校團委專職團干部擔任學生會秘書長,指導各分校區、二級學院學生會的機構設置及工作的開展。在多個校區內形成了一個班子,多套人馬,一個理念,交叉管理的格局,為我校學生會組織的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職能的實現奠定了建設的組織基礎。
2.規范學生會成員選拔制度,引入科學測評體系,提高人才隊伍的專業化程度。
打破申請—選拔—考察—認命的傳統選拔模式,將管理學中的勝任力模型和360°學生干部評價指標體系引入學生會干部選拔體系。將學生會干部所需的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應變能力、實踐能力、抗挫折能力以及領導力和創新力等指標設計為調查量表,根據申請人測量和評價結果對候選人進行合理的崗位配置。並對入職的學生干部採取360°全方位測評體系,分別考量組織內教師、同學、開展活動及服務主要對象對被測評人的客觀評價。最大程度避免以貌、以背景、以過去經歷取人的弊端,實現人崗匹配。
3.有序開展學生會日常管理,完善學生干部培養機制,提升組織內部的凝聚力。
遼寧大學學生會在長期的運轉過程中已形成了高效有序的培養管理體系,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學生會干部培訓機制、激勵機制、監督反饋機制和保障機制等。在確保學生會在校黨黨委的領導和團委的指導的前提下,積極轉變學生會組織的管理模式,營造寬鬆、理性的工作環境﹔在學生會的日常管理過程中,學生會實行項目化管理,組織內部細化目標責任,注重對部門和內部成員的工作效率考量,為學生干部建立管理檔案﹔加大對學生干部的培訓力度,實行階段性的按需培訓和長期性的成長培訓相結合,近3年來通過團校、大學生骨干培訓班、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班以及各類校級論壇講座培訓了學生干部3500余人次,全面提升了學生干部的能力素質﹔採取目標激勵、情感激勵、競爭激勵、行為激勵等多層次激勵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學生會成員的潛能,為學生會組織這一優秀群體保持旺盛活力和創新力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完善學生代表大會制度,構建民主管理體系
學校黨政高度重視學代會建設,將其納入重點工作日程、學校“十二五”規劃和校黨委工作報告中。秉承堅持教育方針、把握主題方向、體現民主精神、貼近學生實際、銳意改革創新、促進全面發展的工作宗旨,經過多年的建設發展,學代會真正走進了學生,切實維護了學生權利和利益,加快了學生工作的民主化進程,成為學生組織自我學習、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重要平台。
1.充分發揚民主,切實加強組織工作建設
對於學生代表的選舉,學代會遵循民主協商原則,充分體現民主精神。各學院學生組織在民主集中制原則指導下,廣泛征求基層學生組織和廣大同學意見,民主協商,按多於應選代表20%的比例提出代表候選人預備人選名單,經所在學院黨團組織審查通過后,經由學生代表會議或學生大會採取無記名投票的方式差額選舉產生。為保証代表的廣泛性和先進性,大會籌備工作委員會成立學代會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對全體代表的資格和產生程序進行認真嚴格的審查,確保選舉產生的學代會代表具有選舉權,是學生中的優秀分子,並能充分代表廣大學生行使民主權利。
2.貼近學生利益訴求,規范學生代表提案制度
校黨委和團委高度重視提案工作,認真部署,充分做好提案征集的准備工作,為提高學生對提案工作的認識、鼓勵學生提出高質量的提案,召開學代會代表團團長會議,就提案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圍繞代表提案征集的重要性、嚴謹性、時效性和工作流程進行詳細的部署﹔提案征集后,進行嚴格審核,分類、整理、審查和匯總﹔落實責任,密切溝通、注重協調,及時將提案轉送到相關部門,要求各部門和單位加強監督、迅速處理、認真反饋,做好落實工作,及時將提案處理結果書面報告提案工作委員會﹔為增強提案處理的透明度,提案工作委員會將處理結果反饋給代表﹔對於因條件限制暫時不能落實的提案,提案工作委員會也盡快給予答復及說明或作為下屆學生會的工作內容予以實施。
3.豐富學代會文化,打造主題精品活動
在學代會的籌備和召開期間,精心設計開展一系列富有學代會特色的主題活動,開展校長與學生代表“面對面”交流活動,學生代表以代表團為單位,圍繞學校師資隊伍建設、通識教育長期發展規劃、校園文化建設、畢業生就業擇業等焦點話題進行提問。開展學生會主席論壇活動,各學院的學生會主席從各基層團學組織工作實際出發,相互交流討論各學院在校園文化建設、思想政治教育、志願服務、社會實踐、科技創新、創先爭優等方面的特色工作和亮點工程﹔邀請部分校友重返母校,做客主席論壇,分享成功的人生收獲﹔積極搭建各高校之間的交流平台,組織邀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大、南開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學生會主席以及東北大學,東北財經大學,中國醫科大學等省內知名高校學生會主席參加主席論壇,結合學校的成功案例以及學生干部經歷,相互暢談校園文化建設、交流學生工作經驗。此外,依托素質拓展節和社團文化節的開展,舉行學代會文化知識競賽﹔撰寫團學工作日志,記錄學生工作的成效成果。在多年的開展中,這些精品活動不斷改革、完善、創新,成為打破學代會傳統模式、創新學代會工作載體、迎合當代學生校園文化需求的新突破,並逐漸形成了特有的校園學代會文化氛圍。
4.擴大學生話語權,扎實推進二級學代會制度建設
學校高度重視二級學代會建設,不斷探索完善二級學代會工作的體制機制建設,扎實推進學校基層民主建設進程,全面規范以二級學代會等為基本形式的學校基層民主管理制度。
工作中,學校學生會等學生組織充分發揮職能,按照維護學生權益、參與民主管理、加強基層學生工作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的工作思路,重點進行維權能力建設,主動與基層學生組織溝通協調,了解各學院二級學代會的籌備和召開情況,進行代表產生程序、學生干部選舉、學院工作計劃等的指導,為部分單位提供場地等方面的支持,協助並鼓勵各學院團委積極解決學生代表在提案中提出的各項問題,促進二級學代會的全面開展。
(三)加強工作指導,發揮學生會組織的作用
1.以實現“三自”職能為根本,夯實學生會工作的基礎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是高校學生會組織的最基本職能,學生會的最基本工作也必須圍繞實現“三自”職能而展開。在自我教育方面,遼寧大學學生會始終堅持將社會核心價值體系教育作為實現自我教育的核心,通過報告會、宣講會、研討會等形式強化理想信念教育﹔通過開展學雷鋒、志願服務等活動促進思想道德教育﹔通過社會實踐、重大紀念活動等增強同學的愛國情懷。在自我管理方面,學生會是學校日常管理中的重要依靠力量。依照學校管理方面的相關要求,加強自我管理是遼寧大學學生會工作的重點,如成立宿舍、食堂、教學樓自我管理監督委員會﹔組織同學參加早操,倡導同學誠信考試、文明上網、節能減排等都充分展現遼大學生會組織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在自我服務方面,面對日趨激烈的社會競爭,提升自我是大學生的重要需求,遼大學生會始終把廣泛開展校園文化體育活動,豐富同學課余生活﹔開展專業技能競賽,培育創新精神,提升業務能力﹔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學習經驗交流、素質拓展訓練以及生活服務、心理導航等服務同學的現實需求的工作作為自我服務的主要途徑。
2.以促進均衡發展為目標,構建學生會工作的體系
依據《全國學聯的章程》,高校學生會組織既要接受學校黨委的領導和團委的指導下,同時又要能夠獨立的、主動的開展工作。為此,遼寧大學學生會組織始終致力於建立健全自身的工作體系。一是把建章立制作為保障。多年來,遼大學生會結合學校工作的實際和社會發展給學生帶來的變化,不斷修訂和完善各類制度以適應工作的需要。特別是2008年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對學生會的制度進行了廢、改、立。二是把陣地建設作為重要依托。推進學生會的工作,必須要賦予學生會組織有力地學生工作陣地。遼大學生會積極打造微博、微信、廣播台等新老媒體、擴大學生活動中心的利用率、建立學生社會實踐和志願服務基地等推動自身的陣地建設。三是把激發活力作為關鍵。遼寧大學對於學生會工作的開展採取牢把方向、熱情鼓勵的原則,在組織開展活動時充分發揮學生會組織的自主性、創造性,積極支持學生會獨立自主開展工作。同時也採取團學合作、校院聯辦等多種模式發揮學生會在學生工作中的作用。
3.以塑造品牌活動為帶動,推進學生會的工作創新
打造品牌活動是遼寧大學學生會一貫堅持的發展理念,通過開展符合青年學生特點和需求的品牌活動是凝聚和吸引青年學生的有效途徑,多年來,遼大學生會開展的“挑戰杯”系列競賽、大學生素質拓展節,女生節,學生會主席論壇,人生成長論壇等活動吸引了數萬人次的學生參與。品牌活動的塑造也有效促進學生會的工作創新,堅持活動設計以學生為本,貼近青年發展需要,注重形式的新穎性,保証內容的導向性都需要學生會的組織者開拓思路,集思廣益,把精品活動的品牌效應不斷傳承。同時,在活動的運作上,遼大學生會注重項目化運作模式,在項目申報、審批、實施、總結評估方面有一套較為完整的體系。
(四)強化學生社團管理理念、基本方法和創新模式
1.建立制度化的管理體系,提高管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為大學生社團實踐提供制度保障。
第一,規范學生社團發展方向,強化思想引領。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校團委的具體指導下,實行社團建團的管理模式,在學生社團中定期開展共青團員主題教育活動﹔此外,對於按照生源地、興趣特長等方式組成的新型青年組織,積極吸納其主要成員進入學生會、學生社團聯合會組織,把握發展方向,做好思想引領。第二,規范學生社團管理方式,簡化管理程序。學生社團組織以《遼寧大學學生社團管理章程》為行動指南,《章程》共七章四十四條,准確闡述了組織成立的宗旨和原則,明確了學生社團申請與成,注銷、變更和解散,內部建設,成員的權利和義務等內容。運行11年來,經過不斷補充和完善,為學生社團的規范化和制度化建設提供了有效保障。第三,加強對學生社團活動的管理和引導,優化資源配置。採取分校區、分學科、分規模、分性質、分特色的分類管理和引導模式,因地、因人制宜的做好社團活動的組織和管理。採取導師聘任制,鼓勵社團活動的國際視野、校際聯合和社會資源介入,擴大其社會影響力。
2.完善分類管理的基本方法,注重差異化和個性化發展,為大學生成長成才提供有效引導。
一方面,細化社團管理體系,夯實分類引導的組織基礎。現有學生社團按照管理方式劃分為校級社團、校級院管社團、院級社團和個辦社團四類,其直接管理分屬於校團委、學院團委﹔按組織規模劃分為大型社團(1000人以上)、中型社團(100-1000人)、小型社團(30-100人)、微型社團(少於30人),針對各類社團進行分類引導。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加強學生社團聯合會內部建設。加強學生社團聯合會服務學生社團建設和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有針對性的做好社團申請、審批、活動申辦、考核、評優等工作﹔主要學生干部的聘任遵循社團推薦的原則﹔舉辦社長峰會,把握實際問題,完善工作思路,加強組織服務的專業性。
3.創新多元化的管理模式,著力品牌化和特色化建設,為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拓寬平台。
一方面,依托大學生社團文化節,打造學生社團的文化品牌。以學生社團為依托,面向全校學生開展包括校園十佳歌手大賽、校園十大舞蹈新星大賽、校園十大主持新星等傳統項目。舉辦社團專場演出,評選“十佳明星社團”,活動數量超過70個,成為社團品牌發展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依托志願服務、大型賽事和創業實踐,著重學生社團的特色發展。我校社會公益類社團25個,千人以上社團2個,創建時間在10年以上,服務總時間分別達到20000小時以上,致力於開展特殊群體陪伴、支教、防艾、敬老、大型賽事服務等社會公益活動,多次被中國高校社團聯盟評選為“全國百強社團”﹔學術科技類社團30個,致力於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和思維能力的復合型人才,依托挑戰杯、外研社杯英語辯論賽、奧運會、全運會等全國賽事提升特色發展水平。
三、 主要啟示
新時期下,內外環境的變化要求基層團組織不斷自我深化、完善、修正、發展、創新,使團組織能夠與時俱進,永葆內在活力,從而提升組織凝聚力。
因此,我校在加強高校學生會建設及規范學生社團管理,從機構設置、組織創新方面,從工作制度、體系、模式的探索改革方面,從社團的建團,管理方法方面進行了大膽有益的嘗試。對於我校基層團組織而言,這是鞏固團組織基礎,加強薄弱環節的新方式,也是共青團工作的新發展,是提升基層組織凝聚力、創造力、戰斗力的重要舉措之一,增強了團組織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先進性和科學性,加強了制度化建設和規范化建設。進一步的擴展了團組織對於青年團員的覆蓋面,從而不斷鞏固和擴大了黨的青年群眾基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對於青年團員而言,通過對學生會,學生社團的組織建設方面進行系統全面的創新和改革,有力的保障了青年團員的自身利益,使青年團員能夠更好地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實質性民主得以落實。同時也增強了團員對於基層團組織的認同感、信任感和歸屬感,使團員能夠更好地聚集在團組織中。活動的多樣化也為團員提供了更加寬廣的展示舞台,有利於團員成長成才,樹立良好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對於學校而言,加強高校學生會建設及規范學生社團管理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配套措施之一,有利於學校更好的引導學生、教育學生、也有利於繁榮校園文化,創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相關專題 |
· 中國共青團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