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全國基層團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四川遂寧蓬溪縣新會鎮:青年干部農場體驗園裡“唱大戲”

2014年04月29日08:5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四川遂寧蓬溪縣新會鎮:青年干部農場體驗園裡“唱大戲”

【關鍵詞】鄉鎮村、四川遂寧、團干部隊伍建設、提高團干部素質、青年干部農場、體驗實踐鍛煉

為增強基層活力和戰斗力,努力使團委的基層組織網絡覆蓋全體青年,使團委的各項工作和活動影響全體青年。2013年初,新會鎮團委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著力夯實基層基礎,把加強團委的基層建設當作全團的重點工程來抓,開辦了青年干部農場體驗園,創新推出“干部+農場+農民”工作法,讓機關青年干部體驗辛勤勞作之苦、增收富民之福,唱出了示范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大戲”。

一、背景與起因

團支部是中國共青團的最基層組織,是連接團員和上級團組織的橋梁和紐帶。當前,有個別支部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團支部凝聚力、號召力不強。個別團支部不能適應新形勢、新環境,工作上沒有作為,思想教育缺乏說服力,在群眾中的威信不高。

(二)團支部活動內容、形式單一,缺乏吸引力。有的團支部視野不寬,創新不夠,隻滿足於發展團員、收繳團費、紙上宣傳、開會學習,對團員群眾難以形成吸引力。

(三)團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個別團支部學習活動流於形式,造成團員思想素質不夠高,學習意識不強,工作不積極。

二、做法與成效

(一)書記當隊長—-以示范帶動群眾。

新會鎮共有青年團干部15名,其中“80后”年輕干部8名、“90后”年輕干部7名。這些年輕干部或多或少沾染不少“官氣”,隻想當“管理員”,不想當“服務員”。他們大多數來自於農村,卻不知道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什麼季節該種什麼庄稼,對農業農村工作缺乏經驗,何談去做好群眾工作?

為了讓這些年輕干部入“農門”祛“官氣”,新會鎮團委利用川江村撂荒地創建了青年干部農場體驗園,將這些年輕干部全部編入到川江村團支部,讓這些年輕干部成為了一名最基層的普通團員。在農場體驗園組建了“川江村團員勞動隊”,由“80后”鎮黨委書記吳勇華擔任隊長,每周不定時帶領這些年輕干部深入青年干部農場體驗園,親身示范,體驗辛勤勞作之苦。目前,青年干部農場體驗園佔地 20畝,種有大棚蔬菜10畝,花生、玉米等農作物5畝,養魚5畝。

青年干部農場體驗園除示范耕種外,青年干部還紛紛走進聯系農戶家中體察民情,與之交心談心,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今年以來,他們慰問困難群眾12人,送去化肥、薄膜等農用物資2.5噸。

在青年干部農場體驗園各位青年干部的率先示范下,川江村10余名返鄉農民積極墾荒種地,徹底消除了全村的130多畝的撂荒地。

(二)老農作老師---以科技引領群眾。

為了讓川江村這些特殊的群體學到真經,真正當上合格的農民,新會鎮團委聘請了該村的老農何先大為老師,專門負責指導“川江村團員勞動隊”如何種庄稼。

何老師定期不定期組織隊員們學習了解各種農作物的生長周期和種植方法,給每一位隊員發放農村農作物種植技能手冊,與隊員們一道參與青年干部農場體驗園種植農作物,從農作物的播種、施肥、除害虫到除草等,把每個環節的耕作細節都進行演示,讓每一個隊員受益匪淺。目前,青年干部農場體驗園種植的薄殼花生喜獲豐收,畝產達900斤以上。為進一步挖掘體驗園土地使用價值潛力,利用農作物的季節性生長因素,將潛在價值轉變為經濟效益,在花生收獲后翻耕土地種上了油菜。

在與群眾同勞動的過程中,青年干部農場體驗園有針對性的收集和編制了一批內容通俗、實用性強的農作物種植、測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技術和強農惠農政策、農業法律法規等的宣傳資料。利用進村入戶的時機,上門面對面講解農業新科技10余次,集中培訓3次,參訓群眾1000余名。

經過近一年的示范引領,鎮農業服務中心的老同志們坐不住了,在川江村承包了50余畝撂荒的水田,使用先進的機插秧技術,種上了優質水稻,稻谷增收3000公斤以上。

在種植能手的精心指導下,現在這些年輕團員干部不再害怕見到群眾找不到話說、鬧笑話。青年干部農場體驗園讓基層的群眾願意與干部掏心窩講真話,架起了團群干群“連心橋”。

(三)農民來淘金—以增收致富群眾。

“現在再也不擔心吃到菜市場那些溫室裡出來的大棚蔬菜了,我們一家人每天都可以吃到自己種的新鮮黃瓜、番茄等無公害的有機蔬菜。”家住蓬溪縣赤城鎮東街的余某很快樂地說道。通過建立認種土地、體驗農業等機制,蓬溪縣城20多名居民到川江村認種蔬菜。

在青年干部農場體驗園的影響下,裡壩村黨支部書記楊青海帶領村民發展楊樹林下養殖珍珠雞,返鄉大學生任春桃的任氏特禽養殖年出欄10000隻以上。林岩村返鄉成功人士陳楊樹種植桂花苗圃、林下養雞。騾埝村陳中春流轉200畝土地種植果樹、魔芋,總投資200余萬元。目前,全鎮在裡壩村、騾埝村、大田灣村等村建立了4個出欄一萬隻以上的大型養雞場和200畝以上的稻田養魚基地,輻射帶領100余戶群眾增收致富。

川江村的“懶農民們”也不再懶了,陸陸續續的把自家的撂荒地都種上了農作物,還發動在外務工的農民們返鄉種地致富。據外出打工多年的陳某說:“以前在外打工每年純收入最多也不過10000余元,今年在川江村承包了近10畝地種黑花生,預計收成3500斤,收入20000余元”。

鎮團委充分利用該村離縣城較近的優勢,在蓬溪縣城設立蔬菜銷售網絡平台,把該村的蔬菜推向全省各地,讓蓬溪縣城的市民都能吃上放心的綠色有機蔬菜。

目前,川江村把蔬菜產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相結合,做大做強鄉村旅游產業,讓游客在川江村吃得過癮玩得開心。先后投資600余萬元,對近200戶房屋進行了風貌改造、兩池六改等環境治理工程,村民居住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已建成無公害綠色蔬菜基地1個,常年種植蔬菜1750畝(含復種),全村人均年增收300余元﹔建成養豬場2個,水產養殖觀光場1個﹔打造星級農家樂1個,規劃特色農家樂1個﹔換瓦和上外牆漆各93戶﹔鋪設特色戶間路1240余米﹔農村群眾健身娛樂場1處﹔建衛生醫療室1個、小商店2個,直接受益人口達1000余人。

該村先后評為省級環境優美示范村庄、市級文明村、縣級先進基層團組織、縣級蔬菜產業示范村。

三、主要啟示

對於基層團組織而言,通過青年干部農場體驗園創新體驗,新會鎮團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進一步提高,增強了團組織管理團員和發展黨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拓展了團組織的工作視野和空間,鞏固和擴大了團建基礎﹔對於青年團員干部來說,通過青年干部農場體驗園實踐鍛煉, 進一步強化了團員意識,提高了團員更好地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和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強了團員對團組織的信任感和依賴感,避免和減少了年輕團員流失現象﹔對於群眾來說,通過青年干部農場體驗園示范帶動,提高了團組織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升華了青年團員在群眾心目中的位置和形象,密切了團員與群眾的關系﹔對於工作來說,通過青年干部農場體驗園發展歷程,新會鎮各項工作都得到了加速推進和更好落實。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朱書緣)
相關專題
· 中國共青團新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