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参与城镇化建设:不玩概念做实事
2013年06月04日15:30 来源:中国青年报
![]() |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手机点评 纠错 | ![]() |
李义良强调,经济条件不成熟的地区,不提倡大学生村官盲目进行农业现代化领域的创业,“投入大、成本高,回报慢”。
在江苏常州、苏州等地,李义良见过设施农业做得风风火火、承包大量土地自行经营的大学生村官“农场主”。比如承包600亩地的常州女大学生村官应英,搞大闸蟹、三文鱼生态养殖的苏州大学生村官王国清,“他们做得有声有色,但前提是,当地经济条件优越,地方政府在这方面做了大量投入”。
在北京,一名大学生村官参与拆迁工作的经历也给了李义良不少启发,“老百姓有抵触情绪,不愿意听村干部解释、推介,反而愿意听大学生村官的”。
这名大学生村官在不夹带任何私人利益的情况下,挨家挨户、不厌其烦地数次登门拜访。“谈判”方式颇显另类,“补偿、法律、经济利益方面讲得很少,主要谈生活,谈拆迁后能住什么样的房子,怎么装修,孩子可以受到哪些良好教育,大人可以在社区做哪些小生意。”
李义良说,新型城镇化最新的点就在于强调“人的城镇化”、强调“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这一点上来看,大学生村官又有了用武之地。
李义良告诉记者,目前来看,大学生村官在提供农业公益服务、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提高农民收入、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民“市民化”等与新型城镇化息息相关的领域颇有亮点,但这些成绩仅仅由那些真正热爱农村的大学生村官创造。
此前由李义良主持的一项针对大学生村官流动性的调研显示,仅9%的被访者愿意留在农村工作,10%的人已在农村创业并有所成就,“两项数据相加,也不到20%”。李义良说,尽管可能只有不到20%的人有意留在农村,但这批人才是大学生村官政策制定之初,真正希望留下的人才,“就像大浪淘沙,目的就是为了淘到这一小部分金子。”
而那些借助大学生村官平台“跳”进公务员编制、事业单位的人,其初衷可能并非是为农村发展出力,本身也不该是被留下的对象,“那些想离开的,就顺其自然,让他离开吧”。
![]() |
相关专题 |
· 大学生村官园地--十万大学生村官的网上家园 |
我要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