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参与城镇化建设:不玩概念做实事

——专访《2013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副主编李义良
2013年06月04日15:3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农民不是故意乱施农药,不是故意坑害别人,最大的问题是,他不知道农药如何配比。”调查中,李义良发现,大多数农民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凭感觉使用农药。他所见过的大学生村官,一方面可以在科学种养殖上出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在生态种养殖领域创业,生产让老百姓放心的农产品。

在江苏,常州市大学生村官吕伟斌参与创办了占地面积300余亩的大水牛生态农园。这个农园正在挑战城市人接受新鲜事物的底线——以相当于市场3倍的价钱购买色泽黯淡、表面可能还有虫洞的生态蔬菜,在每周一、三、五、六等着快递送货上门。

这种模式的创业,李义良认为完全可以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城镇化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城市郊区推广。由大学生村官来运营,或许是最佳选择,“村官了解本村土地使用情况,承租土地方便,又懂得商业推广”。

大学生村官如何推动实现新“四化”

在李义良看来,在农村创业,无疑是对新型城镇化的最大贡献,同时也是大学生村官发展事业的最佳契机。他说,不仅如此,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新四化”的实践中,创业也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根据李义良的调查,如今在城镇化领域发展较好的农村,几乎百分之百都有强大的工业背景,“农村发展,一定要农业+工业”。他特别赞成“无农不稳,无工不富”的说法,在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继而实现城镇化,也是当下大学生村官们可以尝试的一条创业路径。

村子经济条件不行的,先搞工业创业;村子工业发达的,可以尝试在信息化、农业现代化领域创业;正在城镇化进程中的村子,可以在拆迁安置、农民“市民化”、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上下功夫。

江苏连云港一名大学生村官,在李义良的鼓励下创业,贷款70万元、自筹30万元创办了一个渔网编织厂。从4台编织机起家,半年时间,实现600万元产值。与制作渔网有关的钢坠、网绳项目同时也在村子里发展起来,不少村民以承接大学生村官的渔网配套项目为生,开办小作坊。

如今,这个村子从原来的“一无所有”,变成“样样有”——道路硬化到户,路灯全部安上,几十年未曾修缮的下水道也重新铺设。而这个2011年入村的大学生村官,也在创业半年后,全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下一步,李义良建议他把土地流转起来,创办一个由全体村民入股的农业企业,仿照“华西模式”给村民分红。

(责编:杨媚、权娟)
我要留言
署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