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7】

2017年04月14日08: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三、重點項目

  1.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著重在青年學生骨干、團干部、青年知識分子等青年群體中選拔一批骨干作為培養對象,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開設黨性教育、理論學習、實踐鍛煉、工作錘煉、對外交流等方面的課程,進行階段性集中教育培訓,著力培養一批對黨忠誠、信仰堅定、素質優良、作風過硬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注重后續跟蹤培養,動態調整培養方式,充分發揮骨干力量對各行業的示范帶動作用。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分全國、省級、省級以下三級實施,每年培養不少於20萬人。

  2.青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工程。堅持不懈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推動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引導青年深入理解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青年教育全過程,搭建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文化熏陶等多位一體的育人平台﹔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公民道德宣傳,宣傳先進青年典型,開展社會道德實踐,引導青年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誠信互助、禮讓寬容的道德風尚。引導青年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刻挖掘重要節慶日、紀念日蘊藏的豐富教育資源,引導青年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3.青年體質健康提升工程。深化學校體育改革,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以足球為突破口,集中打造青年群眾性體育活動載體,大力開展陽光體育系列活動和大學生“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主題課外體育鍛煉活動,使堅持體育鍛煉成為青年的生活方式和時尚。培養青年體育運動愛好,經常性參加足球、籃球、排球、田徑、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等體育運動項目和健身操(舞)、健步走、傳統武術、太極拳、騎車、登山、跳繩、踢毽等健身活動,力爭使每個青年具備1項以上體育運動愛好,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引導青年樹立健康促進理念,在健康促進事業中發揮積極作用。完善青年體質健康監測體系,實現定期抽樣監測和公開發布監測結果,倡導青年形成良好的飲食、用眼和睡眠習慣,控制肥胖、近視、齲齒等常見病的發生率。改進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隊招生工作,激勵青年學生參與體育鍛煉。

  4.青年就業見習計劃。按照“項目化運作、社會化動員、規范化管理”思路,在企業、社區、科研院所建設一批見習、實習基地,開發一批具有職業發展空間、技能訓練機會的見習、實習崗位。把大學生實習納入高校實踐學分管理。把未就業大中專畢業生、各類社會青年納入就業見習范圍。加強青年就業見習培訓和管理,提高見習實效。充分匯聚政府、企業、社會的力量,為青年參與就業見習提供補貼與支持。

  5.青年文化精品工程。支持青年文化精品創作推廣,支持青年文化創意賽事及文化體驗,支持青年文化創意人才培養。每年創作生產一批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涵蓋各文化類別的青年題材文藝精品。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青年網絡新媒體產品展播平台,開展全國性青年互聯網創新創意活動。在國家級文化、出版類評獎推薦活動中,每年向青年推薦優秀影視、網絡、動漫文化作品不少於100小時,圖書、報刊文字量不少於200萬字,應用類網絡游戲不少於3部、網絡音樂不少於10首。

  6.青年網絡文明發展工程。深入推進“陽光跟帖”行動,引導廣大青年依法上網、文明上網、理性上網,爭當“中國好網民”。發展壯大青年網絡文明志願者隊伍,持續廣泛、強有力、有針對性地發出青年好聲音。鼓勵支持互聯網企業、社會組織、文化機構制作推廣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青年喜歡的網絡新媒體文化產品。加大對中國青年網、未來網、中青在線等青年門戶網站、青年公益組織專屬網站以及“兩微一端”平台的建設扶持力度﹔加大對青少年新媒體領域社會組織的引導和支持力度,舉辦網絡安全、網絡技能、網絡文化產品等方面競賽,發掘、吸引、培養各方面的青年網絡人才﹔加大網絡文明隊伍指揮協調系統建設力度,開發運行平台,形成管理機制,提升組織效能。倡導網絡公益活動,使互聯網空間成為青年成長的溫馨家園。

  7.中國青年志願者行動。全面推行青年志願者實名注冊制度,發揮共青團員示范作用,到2025年實現實名注冊的青年志願者總數突破1億人。穩步培育青年志願服務骨干隊伍,構建分層分類志願服務項目庫,擴大基層志願服務組織覆蓋,加強激勵評價、保險保障等機制建設,形成規模宏大、來源廣泛、門類齊全、管理規范的全國青年志願服務隊伍、項目和組織體系,推動青年志願服務制度化、日常化、便利化開展。堅持以社區為主陣地,廣泛開展青年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深入開展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每年選派2萬名應屆大學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開展志願服務。堅持立德樹人,建立健全學生志願服務工作體系。深化關愛農民工子女志願服務專項行動和中國青年志願者助殘“陽光行動”。積極參與並做好重大賽事和會議的志願服務工作。大力實施中國青年志願者海外服務計劃。

  8.青年民族團結進步促進工程。實施青年民族團結交流萬人計劃,每年組織邊疆民族地區青年與內地各族青年開展互訪、聯誼活動,鼓勵不同民族青年之間結對子、互幫互助。開展高校“中華文化進校園”活動,每年在200所高校舉辦圖片、影視展和歌舞活動,宣傳中華民族形成發展歷史,增進中華文化認同,宣傳各民族為祖國作出的貢獻,增強各族青年學生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廣大青年中開展民族常識和民族法律法規政策知識大賽。在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較多的沿海地區和大中城市開展“中華一家親,可愛城市共同建”活動,為外來少數民族青年融入城市提供幫助。

  9.港澳台青少年交流工程。進一步擴大內地與港澳青少年之間的交流規模,提升交流質量。繼續辦好港澳青少年實習實踐、體驗營、訓練營和形式多樣的交流考察活動,支持內地與港澳青年組織舉辦青年論壇,組織青少年開展常態化的結對交流和項目合作,促進相互了解。舉辦海峽青年論壇、兩岸青年社團負責人圓桌會議、兩岸青年聯歡節等活動。

  10.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工程。到2020年建成20萬人、到2025年建成30萬人的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全面參與基層社區社會工作,重點在青少年成長發展、權益維護、犯罪預防等領域發揮作用。在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專業教育培訓領域,重點扶持發展10家高等教育機構,建立30家具有繼續教育資質的培訓機構、50家重點實訓基地、100家標准化示范單位。制定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標准,推動各級團組織以及青少年服務組織和機構設置社會工作崗位,培育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服務機構,逐步實現每個“青年之家”綜合服務平台至少配備1名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把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納入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組織實施涵蓋重點群體、重點領域、重點環節的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項目。依法成立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領域的社會組織,建設人才隊伍管理信息系統平台。建立健全青少年事務領域社區、社會組織、專業社會工作聯動機制和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志願者協作機制。完善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評價、使用、激勵相關政策配套體系。

  四、組織實施

  1.加強對規劃實施工作的組織領導。在黨中央統一領導下,設立推動規劃落實的部際聯席會議機制,共青團中央具體承擔協調、督促職責。各地區各部門要高度重視青年工作,關心、支持青年事業的發展,形成工作合力。縣級以上黨委和政府建立青年工作聯席會議機制,負責推動本規劃在本地區的落實,協調解決規劃落實中的問題,縣級以上團委具體承擔協調、督促職責。在規劃實施中,要積極回應和解決青年關心的問題,多為青年辦實事。

  2.建立健全青年發展規劃體系。各地要以本規劃為指導,根據實際編制本地區青年發展規劃。注重加強青年發展規劃與各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及相關專項規劃的銜接,更加重視青年發展工作。

  3.充分發揮共青團維護青年發展權益重要作用。共青團要按照《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和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精神,全面推進自身改革,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始終緊跟黨走在時代前列、走在青年前列,切實代表和維護青年發展權益。同時,要引導青年識大體、顧大局,依法理性表達訴求,自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4.加強服務青年發展陣地建設。大力推進“青年之聲”網絡互動社交平台建設,依托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青年之家”綜合服務平台,加強網上網下深度融合對接,使其成為服務青年發展的重要陣地。

  5.保障青年發展經費投入。各級政府將本規劃實施所需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動員社會力量,多渠道籌集資金,支持青年發展。

  6.營造規劃實施良好社會環境。大力宣傳黨和國家關於青年工作的重大戰略思想和方針政策,宣傳關心青年就是關心未來的理念,宣傳青年先進典型和成功經驗,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青年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形成推動本規劃實施的強大合力。

  7.建立規劃實施情況監測評估機制。對本規劃實施情況進行年度監測、中期評估和終期評估,制定和調整促進青年發展政策措施,推動本規劃實現。規范和完善與青年發展有關的統計指標體系,收集、整理、分析相關數據和信息,建立和完善中央、省(自治區、直轄市)兩級青年發展監測數據庫。(新華社北京4月13日電)


  《 人民日報 》( 2017年04月14日 01 版)

上一頁
(責編:黃瑾、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