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4】

2017年04月14日08: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五)青年就業創業

  發展目標:青年就業比較充分,高校畢業生就業保持在較高水平﹔青年就業權利保障更加完善,青年的薪資待遇、勞動保護、社會保險等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護﹔青年創業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創業活力明顯提升。

  發展措施:

  1.推動完善促進青年就業創業政策體系。根據就業形勢和就業工作重點變化,加強就業政策與產業、貿易、財稅、金融等政策的協調,進一步完善積極就業政策。發揮公共財政促進青年就業作用,完善落實財政金融扶持政策,扶持發展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勞動密集型企業和小微企業,吸納青年就業。加強對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支持,促進青年自主就業,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進一步完善青年創業就業配套政策及法律法規。加強就業統計工作,健全青年就業統計指標體系。

  2.加強青年就業服務。實施青年就業見習計劃。健全城鄉均等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完善服務功能,把有就業意願的青年全部納入服務范圍,全面落實免費公共就業服務,對就業困難青年提供就業援助,幫助長期失業青年就業。創新就業信息服務方式方法,注重運用互聯網技術打造適合青年特點的就業服務模式。加強青年職業培訓,健全面向青年的勞動預備制培訓計劃,落實職業培訓補貼政策。實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為畢業生提供職業指導、就業信息、就業見習、就業幫扶等服務。開展青年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通過訂單、定向和定崗式培訓,對農村未升學初高中畢業生等新生代農民工開展就業技能培訓,為有創業意願的青年農民工提供創業培訓。開展青年重點群體職業培訓,加大貧困家庭子女、青年失業人員和轉崗職工、退役青年軍人和殘疾青年等勞動者職業技能和創業培訓力度,按規定提供培訓補貼,對農村貧困家庭學員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學員給予生活補貼。

  3.推動青年投身創業實踐。建立青年創業人才匯聚平台,建設青年創業導師團隊,開展普及性培訓和“一對一”輔導相結合的創業培訓活動,幫助青年增強創業意識、增進創業本領。推動青年創業第三方綜合服務體系建設,搭建各類青年創業孵化平台,完善政策咨詢、融資服務、跟蹤扶持、公益場地等孵化功能。加大青年創業金融服務落地力度,優化銀行貸款等間接融資方式,支持創業擔保貸款發展,拓寬股權投資等直接融資渠道。支持青年創業基金發展,發揮好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和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等政府引導基金的作用,帶動社會資本投入,解決青年創業融資難題。落實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政策。建設青年創業項目展示和資源對接平台,搭建青年創業信息公共服務網絡,辦好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展交會、博覽會等創業品牌活動。著力培育服務青年創業的社會組織,建設專業化的服務隊伍和服務實體。深入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建立健全教學與實踐相融合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顯著提升青年創新型人才培養質量﹔整合發展國家和省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基金。深入開展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培養,支持青年返鄉創業。完善互聯網創新創業政策,實施青年電商培育工程。加強對留學回國創業青年的服務,幫助他們了解國內信息、熟悉創業環境、交流創業經驗、獲得政策扶持。推動形成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體制機制和社會環境,更好激發青年創新潛能和創業活力。

  4.加強青年就業權益保障。完善青年就業、勞動保障權益保護機制,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訴訟、安全生產監管監察工作力度。加強人力資源市場監管,規范招人用人制度,營造公平就業環境。完善失業保險、社會救助與就業的聯動機制。

  (六)青年文化

  發展目標:更好引導青年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青年文化活動更加豐富,文化精品不斷增多,傳播能力大幅提升,人才隊伍發展壯大,服務設施、機構和體制更加健全。青年對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貢獻率顯著提高。

  發展措施:

  1.加強文化精品創作生產。發揮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創作工程、中國藝術節、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中國新聞獎、中國出版政府獎等國家級重大工程項目、評獎的引導帶動作用,鼓勵文化機構、文藝工作者特別是青年文化人才,創作生產展現當代青年奮發向上、崇德向善、傳承中華文明的文化精品。引領網絡文化,保護網絡文化知識產權,扶持高質量網絡文化產品生產,加強微電影、動漫、游戲等內容創作創新,提升優秀網絡文化產品供給能力和傳播能力。國家藝術基金、國家出版基金等文化發展基金要加強對青年題材重點選題項目的扶持,鼓勵優秀青年文化人才參與創作,支持青年題材優秀圖書、影視、音樂、舞蹈、戲劇、曲藝、美術等生產、發行和推廣。

  2.豐富青年文化活動。廣泛開展優秀文化作品全國性巡展巡演。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開展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展示交流,引導青年積極參與文化遺產保護、傳統工藝振興、民間文藝傳承。以校園文化、企業文化、軍營文化、鄉村文化、社區文化、社團文化、網絡文化為載體,加強基層特色文化品牌建設,推動青年人均年度圖書閱讀量和藝術鑒賞、科普水平逐年提高。加強中國青年與各國青年人文交流,學習、吸收、借鑒世界優秀文化成果,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不斷提升文化自信。

  3.造就青年文化人才。通過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培養工程、文化產業人才培養工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新聞出版廣播影視領軍人才和互聯網創新人才培養等項目,實施青年文化人才培養計劃,資助具備文化創新能力、掌握現代傳媒技術、熟悉國際人文交流、善於經營管理的青年文化人才主持重大課題研究、領銜重點文化項目。加強后備文化人才隊伍建設,面向青年文化工作者開展文化創意服務、文化生產實踐、文化經營管理、媒體融合發展、國際合作規則等方面培訓,凝聚文化研究、創作、表演、傳播、經營、管理、志願服務等青年人才。

  4.優化青年文化環境。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報刊、電台、電視台、新聞網站設立青年欄目、節目,制作和傳播有益於青年健康成長的內容,增加青年題材報道內容和播出時間,大力宣傳青年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在報刊和網絡重點欄目、電視和院線黃金時段,增加優秀青年文化精品的宣傳內容、頻次,引導青年樹立高尚精神追求、文明生活方式和正確消費觀念。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增強針對青年群體的服務功能。

  5.積極支持青年文化建設。加強文化理論研究,及時掌握青年文化需求、文化觀念、文化潮流的動態變化,引領和指導青年文化實踐。扶持以服務青年為主要功能的報紙、刊物、新聞出版、網站等文化企事業單位發展。完善公益性演出補貼制度,通過票價補貼、劇場運營補貼等方式,支持青年藝術表演團體公益演出。促進企業和民間資本增加對青年文化事業的投入。鼓勵國家投資、資助或擁有版權的文化產品無償用於公益性青年文化活動和服務。鼓勵和支持各類文化單位在五四青年節面向青年免費或低收費開展文化活動、提供文化服務。採取政府購買、項目補貼、定向資助等方式,鼓勵青年文化陣地、青年文化團體等社會力量承接青年文化服務。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黃瑾、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