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小城故事多”系列報道

河南開封:千種風情何須說【4】

羅華 劉紅 申寧 付長超 李東風 王玉興 霍亞平 肖懿木

2016年08月22日16:29    來源:人民網

開封的工業有力量

文化旅游,一直是開封這座千年古都引以為傲的旗幟。但是一個城市的發展,隻有文化旅游行不行?

“河南省第一台電視機、第一台電冰箱、第一輛自行車、第一台縫紉機都出在開封。”在開封人的記憶裡,作為河南省老工業基地,開封有著引以為豪的工業成就。但改革開放后,開封曾幾次錯失轉型機遇,致使工業發展相對緩慢。

“工業是我們最大的短板,建實力開封,必須得把這塊做起來。”開封市委書記吉炳偉說,“這五年,我們的工業是拼命往前趕的,發展速度是個加速度。”

中聯重科的組裝車間    霍亞平 

據開封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汪志毅介紹,2015年開封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578.2億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還多﹔增速在2010年居全省第五位,2014年提升至全省第一位,2015年居全省第二位。

開封工業加速度發展靠的是什麼?“靠的就是外來的力量推動開放創新。”在吉炳偉看來,是通過把新的企業、新的理念和新的模式引進來,來激發開封工業發展的新活力。

作為開封的傳統產業,紡織服裝雖然有著河南產棉和紡織大省的天然優勢,但由於產業鏈缺少印染環節,行業發展多年來受到制約。今天,記者在尉氏縣福甬服裝工業城,看到的卻是流水線上工人們熱火朝天生產服裝的繁忙景象。作為開封加快紡織工業升級發展的一個縮影,福甬服裝工業城是開封2008年引入寧波合作方,總投資12億元,集針織、染整、印花、制衣為一體的全產業鏈項目。這個項目形成了集聚效應,吸引了更多同行企業落戶開封。

尉氏縣福甬服裝工業城的工人在忙碌    寧 

從沖壓、焊裝、涂裝到總裝,一期投資23億,佔地面積1142畝,40萬輛生產能力,擁有SUV、MPV、微客、微貨等車型,走進位於開封新區的奇瑞汽車河南有限公司(開瑞汽車)生產車間,處處可見創新帶來的生產力。

擁有“谷王”、“耕王”品牌,依托自主科技創新為驅動力的中聯重科開封工業園短短幾年,成為集玉米收獲機、小麥收獲機、大中馬力拖拉機等為一體的農業機械產品提供商,2015年主營業務收入突破22億元,同比增長25.9%。谷王收獲機國內市場佔有率突破32%。

正是有了奇瑞和中聯重科這樣的企業選擇落戶開封,才實現了知名品牌的“開封造”,同時也帶動了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

坐擁毗鄰鄭州航空港黃金區位優勢,產業集聚區當仁不讓地成為開封市尉氏縣工業發展的新“高地”。據介紹,尉氏縣產業集聚區分東、西兩個組團,總規劃面積26.7平方公裡,大部分已建成使用,已入住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13家,規模工業總產值達530億元,從業人員達8.4萬人。產業集聚區管工委副主任徐國現告訴記者,產業集聚區內已經形成了紡織服裝、現代家居和健康醫療三大主導產業。

盛世邦瑞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長婁躍進是寧波人,木工出身。40年前,不滿20歲的他去新疆打工做家具,曾受到一個河南人的接濟。此后婁躍進從一個小家具廠起家,企業不斷做大做強。2013年,尉氏縣到寧波招商,婁躍進被他們的誠心打動,決心到尉氏投資辦廠。此后,他又動員了7家家鄉企業進駐了產業集聚區。

汪志毅告訴記者,2015年,開封全市8個產業集聚區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877.4億元,佔全市總量的70.9%,同比增長12%,對全市貢獻率為97.6%,支撐了全市工業的發展。

“‘十三五’期間,開封將堅持工業和文化雙輪驅動,建設新型工業化城市和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吉炳偉說。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