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2015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

2015年12月15日11:17   來源:《時事報告》

原標題:2015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

2015年,國際形勢保持總體平穩、局部動蕩態勢,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深層結構調整加劇,大國圍繞國際秩序和地區熱點加強博弈,世界格局變化更加復雜。在國內經濟邁向新常態和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大背景下,中國外交大力開拓創新,成果顯著,中國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復蘇基礎脆弱,結構改革舉步維艱

2015年,相關權威機構均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世界經濟呈下行趨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全年世界經濟增長由3.3%下調至3.1%,世界銀行(世行)則將世界經濟全年增長率由3%調低至2.8%。

從經濟增速來看,各國經濟增長表現為二重分化。第一重是發達經濟體與新興經濟體的分化。二者復蘇步伐不一致,世界經濟不平衡加劇,發達國家復蘇依然乏力。摩根士丹利國際金融公司預計美國經濟增長2.4%,但2016年可能降低到1.9%。世行上調2015年歐元區經濟增長至1.5%,高於此前預測的1.1%,但這一增速仍難以使歐元區對全球經濟發揮引擎作用。日本經濟停滯不前,2015年上半年同比下降0.08%。第二重是新興經濟體內部的分化。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主要新興國家中,除印度與中國經濟增長較快以外,普遍面臨較為嚴峻的經濟下行壓力。世行預計今年發展中國家經濟將增長4.4%,較此前相比降低0.4個百分點。

2015年上半年,美國、英國、法國、德國GDP分別同比增長2.6%、2.75%、1.01%、1.41%﹔中國、印度、南非、巴西、俄羅斯第一季度分別為7.0%、7.5%、1.62%、-1.6%、-2.2%。其中,俄羅斯第二季度經濟增速為-4.7%。

目前,全球各主要經濟體均存在結構性問題,致使世界經濟復蘇基礎不穩。發達國家中,美國經濟復蘇勢頭雖相對較好,但實際失業人數壓力依然較大,企業投資疲軟,致使美聯儲多次延期加息。

日本推行激進的貨幣政策,盡管日元貶值幅度較大,但對出口的帶動作用並不明顯。反之,日本進口企業由於日元的貶值所造成的不利影響開始顯現。另外,日本政府長期身背巨債,一直以來缺乏削減債務的“良策”,不斷累積的巨額債務為日本經濟和主權債務信譽帶來更多的風險。

近年來,英國實體經濟空心化嚴重。英國制造業佔GDP比重已由20世紀90年代的20%左右跌至目前的10%以下,本輪經濟復蘇過度依賴房地產等資產價格的上漲﹔法國盡管上半年經濟增速有所反彈,但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增速水平較低,經濟依然低迷,復蘇基礎薄弱,社會福利包袱較重,結構性改革不足等問題突出﹔出口行業一直是德國經濟的重要支柱,但受歐元區各國經濟疲弱和新興市場經濟增速下滑影響,今年德國出口受到沖擊。此外,作為歐元區核心國家,德國還面臨著希臘債務沖擊帶來的金融風險。

新興經濟體中,受國際能源價格持續走低、需求不足等因素的影響,巴西和俄羅斯等能源出口國經濟陷入低迷。其中,巴西經濟持續負增長,面臨較大的滯脹風險,資本流出壓力不斷增大,嚴重影響其消費和投資規模﹔俄羅斯經濟增長高度依賴能源出口,同時,面對西方制裁,俄羅斯經濟短期內難以擺脫負增長的局面。

印度和南非等國國內均存在基礎設施落后等問題。其中,作為“金磚國家”中債務率最高的國家——印度,外部資金“回流”將進一步加劇印度政府償債能力不強等問題﹔而南非長期存在電力短缺問題,電價上漲或將進一步推高南非的通脹率。同時,南非基礎設施的落后和制造業的萎縮將長期制約其經濟發展。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權威機構分析,當前,全球經濟除下行壓力加大外,還有以下問題:

其一,宏觀政策協調面臨考驗。由於全球經濟恢復不均衡,各國在財政和貨幣政策上呈現出明顯差異,全球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陷入僵局。在財政政策方面,由於居高不下的失業率、人口老齡化以及收入不均衡問題持續困擾經濟復蘇,如何確保經濟增長、促進就業與保持財政平衡,對各國財政政策而言,任務十分艱巨。具備財政政策空間的國家有能力繼續採取措施刺激增長,而對於財政負擔已經非常嚴重的大多數發達經濟體來說並非易事。經過幾年來的不斷支出,大多數國家的財政資金捉襟見肘,陷入僵局。IMF預計,2015年美國、歐元區、日本政府債務率仍將分別高達105.1%、96.1%和245.5%。而新興經濟體,由於面臨經濟增速放緩的壓力,不少國家試圖通過預算外項目和政府擔保等形式提供准財政刺激,但有關措施缺乏監督和透明度,潛藏較大的預算風險。

其二,在貨幣政策方面,美元匯率持續升值,對全球金融市場和經濟復蘇產生重大影響,並使全球央行貨幣政策失衡的矛盾有增無減。2014年,美元兌換“一籃子”主要貨幣(歐元、日元、英鎊、加元、瑞典克朗及瑞郎)上漲13%,為1997年來最強勁年份。進入2015年,美國經濟穩定復蘇與美聯儲加息預期助推美元匯率繼續上升,美元指數再創新高。相比美元,歐元和日元兌美元匯率屢創新低,多種新興市場貨幣匯率也持續下滑。美元升值導致國際資本回流,給全球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復蘇增加了不確定性。資金從新興市場不斷回流到美國,使美國股市創下歷史新高。美元升值致使新興市場資本外流壓力加大,加重新興市場以美元計價的外債負擔,對巴西、印度和土耳其等面臨財政和經常賬戶雙赤字國家的沖擊尤為嚴重。美元持續升值一旦傷及美國經濟增長,不僅全球通縮壓力難以解除,而且不排除部分新興市場發生金融危機的可能。

其三,石油價格持續偏軟,大宗商品價格動蕩加劇了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均衡。自2014年6月起,國際石油價格加速下跌,從最高每桶115美元跌至56美元左右,跌速之快、跌幅之大超出市場預期。導致油價大跌的主要因素是,非傳統的石油供給穩步增加(得益於頁岩氣革命等新科技,美國由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費國和進口國正在變成世界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和出口國)、歐佩克調整石油戰略(拒絕減產計劃)以及地緣政治危機(中東亂局、烏克蘭危機等)。2015年,油價延續下跌態勢,一度曾跌破50美元/桶。油價下跌影響廣泛,有利於石油進口國降低進口成本、刺激消費增長,從而帶動經濟復蘇。然而,油價和其他大宗商品價格疲軟,使俄羅斯、委內瑞拉、巴西等嚴重依賴石油出口的新興經濟體遭受經濟上的沉重打擊。油價走低還加劇了金融風險,影響投向能源行業的信貸安全以及石油出口國的貨幣匯率。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王金雪、秦華)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